守正知謬
時間:2022-09-15 20:33:44
守正的含義是堅持正確的,知謬的含義是發現錯誤的,這同樣是書法教師的基本功。怎樣才能做到守正呢?一日持正態,二日走正路,三日傳正法。所謂持正態,就是對學習書法與人的全面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不能過分夸大學習的意義,也不能對應采取的態度置之不顧。包括書法在內的需要動手實踐的藝術形式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促進人的左右腦同時發展??茖W發現表明,人的左右腦是有分工的。左腦的功能是控制平衡、掌握語言的語速、概念記憶、數字判斷、分析能力、邏輯推理等,右腦則主要是對音樂、圖片、繪畫、幾何圖形的感知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聯想、想象進行控制。所以,人們通常認為左腦是邏輯的,右腦是形象的。那么,書法是什么呢?漢字書法的對象是語言文字,書寫一首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干里目,更上一層樓。”首先是語言文字,是由左腦支配的、同時,書寫的文字又是有結構、形象化的,是由右腦支配的。把文字形象化,形象地表現文字,是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所以有人認為,書法是開發智力最好的學習內容。迄今為止,腦科學還不是一門十分發達的科學,人類對大腦活動的認識十分膚淺和初級,但學書法使人雙腦活動,大家基本是認同的。
當然,持正態還有一個主觀態度的認知問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個人潛能、興趣的一種澈發和保持,但絕大部分學習者與此大相徑庭。有的是為了高考的卷面加分,有的是想讓孩子將來成為書法家,有的是看別人都在學,所以自己也強迫孩子學了,等等。這些雖然表面但很功利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作為書法教師,應該堅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擺正目的,回歸正態。
所謂正路,就是走一條科學的學習之路,門徑正確,方向正確。門徑就是如何入手,方向就是走向何處。第一層意思,是學習的內容與追求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追求的方向是草書、狂草,可以從楷書入手,也可以從大篆入手,但若偏偏選擇從魏碑入手,恐怕就會增加難度,因為從用筆到結體,都有太大的距離,打下的基礎與要追求的目標不匹配,不搭調。如果追求的是章草,偏偏不從隸書入手,而是去練唐楷,也是在走彎路。第二層意思,是追求的目標、方向是否正確。當代學書法的人很多,在展覽文化的驅使下,一些人盲目追求創新,而對創新的理解又十分偏頗,以與人不同為創新,所以便有了不很好打基礎而求怪求異的路數。這種由于方向不正確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如劍走偏鋒,選擇別人不經常接觸的古人書進行臨幕仿效:求怪求異,沒打好基本功就想展示個性;追求現代派,從一些現代書法中拾人牙意,奉若神明,自以為是;急于求成,哪個容易學哪個,渴望一夜成名,等等。這些都屬于方向出了問題。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棄經典而求時人,某人某書入展了,便蜂擁而上,爭相效仿。這些都是方向性的問題,是不正之路,想抄近路結果走了歪路、歧路甚至邪路。
所謂正法,就是正確的、科學的學書之法。對于書法而言,走進傳統,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必有收獲。無數人的實踐表明,書法學習中見異思遷的人太多太多。初入一帖,開始時不見效,后來剛剛入了門,有了一點成效,有三分模樣了,本該堅持下去,可是變了,又選一帖,又從頭開始,等到又有了三分模樣,又想變了。對于書法而言,任何一體一家,都可以練出成效來,東一鍬西一鎬,東一個坑西一個井,是最忌諱的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也是不科學的,就是本來是臨幕,是學習過程,有一點點模樣便要脫帖,便要自創,便要寫出自我。臨得不精,入得不深,悟得不到,自以為是,也是方法有了問題。至于別人右手寫,我學左手;別人一只手寫,我用雙手;別人正面寫,我反面寫;別人實寫,我畫輪廓;以至別人用手,我用腳、用嘴、用鼻子寫,均屬旁門左道,為學書者所不取。
持正態,走正路,傳正法,、是一個方向性、科學性的問題,來不得半點含糊。在此基礎上,書法教師要隨時發現學員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既有上述守正的大問題,又有實際訓練中的用筆、用墨、行筆等書寫中存在的各種技巧性問題。西晉衛鑠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①在實際書寫訓練中,何謂骨?何謂肉?什么樣的筆畫是筋書?什么樣的字是墨豬?作為書法教師,應該知其理,識其態,指出不正確、不完美的。守正必須知謬,知謬才能守正。教師僅僅發現“墨豬”還不行,還要知道寫成“墨豬”的原因,并從方法技巧上糾正錯誤的寫法。有人總結了書
法的十六種敗筆,稱為牛頭、鼠尾、,掃帚、竹節、蜂腰、鶴膝、釘頭、折木、柴擔、鋸齒、尖棱、發絲、垂尾、聳肩、脫肩、柳葉。作為書法教師,應該知其病態,究其病因,明其病理,治其病體所謂知深,就是告訴學生什么是不對的。守正知謬,歸根結底,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和不應該怎么做。守正是根本,知謬是現象。
當然,持正態還有一個主觀態度的認知問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個人潛能、興趣的一種澈發和保持,但絕大部分學習者與此大相徑庭。有的是為了高考的卷面加分,有的是想讓孩子將來成為書法家,有的是看別人都在學,所以自己也強迫孩子學了,等等。這些雖然表面但很功利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作為書法教師,應該堅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擺正目的,回歸正態。
所謂正路,就是走一條科學的學習之路,門徑正確,方向正確。門徑就是如何入手,方向就是走向何處。第一層意思,是學習的內容與追求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追求的方向是草書、狂草,可以從楷書入手,也可以從大篆入手,但若偏偏選擇從魏碑入手,恐怕就會增加難度,因為從用筆到結體,都有太大的距離,打下的基礎與要追求的目標不匹配,不搭調。如果追求的是章草,偏偏不從隸書入手,而是去練唐楷,也是在走彎路。第二層意思,是追求的目標、方向是否正確。當代學書法的人很多,在展覽文化的驅使下,一些人盲目追求創新,而對創新的理解又十分偏頗,以與人不同為創新,所以便有了不很好打基礎而求怪求異的路數。這種由于方向不正確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如劍走偏鋒,選擇別人不經常接觸的古人書進行臨幕仿效:求怪求異,沒打好基本功就想展示個性;追求現代派,從一些現代書法中拾人牙意,奉若神明,自以為是;急于求成,哪個容易學哪個,渴望一夜成名,等等。這些都屬于方向出了問題。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棄經典而求時人,某人某書入展了,便蜂擁而上,爭相效仿。這些都是方向性的問題,是不正之路,想抄近路結果走了歪路、歧路甚至邪路。
所謂正法,就是正確的、科學的學書之法。對于書法而言,走進傳統,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必有收獲。無數人的實踐表明,書法學習中見異思遷的人太多太多。初入一帖,開始時不見效,后來剛剛入了門,有了一點成效,有三分模樣了,本該堅持下去,可是變了,又選一帖,又從頭開始,等到又有了三分模樣,又想變了。對于書法而言,任何一體一家,都可以練出成效來,東一鍬西一鎬,東一個坑西一個井,是最忌諱的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也是不科學的,就是本來是臨幕,是學習過程,有一點點模樣便要脫帖,便要自創,便要寫出自我。臨得不精,入得不深,悟得不到,自以為是,也是方法有了問題。至于別人右手寫,我學左手;別人一只手寫,我用雙手;別人正面寫,我反面寫;別人實寫,我畫輪廓;以至別人用手,我用腳、用嘴、用鼻子寫,均屬旁門左道,為學書者所不取。
持正態,走正路,傳正法,、是一個方向性、科學性的問題,來不得半點含糊。在此基礎上,書法教師要隨時發現學員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既有上述守正的大問題,又有實際訓練中的用筆、用墨、行筆等書寫中存在的各種技巧性問題。西晉衛鑠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①在實際書寫訓練中,何謂骨?何謂肉?什么樣的筆畫是筋書?什么樣的字是墨豬?作為書法教師,應該知其理,識其態,指出不正確、不完美的。守正必須知謬,知謬才能守正。教師僅僅發現“墨豬”還不行,還要知道寫成“墨豬”的原因,并從方法技巧上糾正錯誤的寫法。有人總結了書
法的十六種敗筆,稱為牛頭、鼠尾、,掃帚、竹節、蜂腰、鶴膝、釘頭、折木、柴擔、鋸齒、尖棱、發絲、垂尾、聳肩、脫肩、柳葉。作為書法教師,應該知其病態,究其病因,明其病理,治其病體所謂知深,就是告訴學生什么是不對的。守正知謬,歸根結底,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和不應該怎么做。守正是根本,知謬是現象。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