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結構變化有哪些?
時間:2023-02-03 20:44:03
隸書結構變化有哪些?
橫畫平穩,豎畫正直,整個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動,筆畫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寫出和諧勻稱、端莊整齊、生動活潑的優美之感。
隸書中的波捺之筆處于主筆地位,然而使用較嚴格,一個字中不允許出現二個以上的蠶頭,在書寫時必須避免重復出現。
與蠶頭一樣,在一個字中不的有二個以上的雁尾出現。如多橫的字應選取最關鍵的一橫作為雁尾,使結構主次分明活潑生動。
隸書字形一般為扁方,上下緊縮,而左右的撇捺之筆盡量伸展,形成橫勢。
一般情況下,字的結體避免寫的過高過長,橫畫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盡量寫的細點、緊湊點,筆畫宜清秀遒勁。切記過分壓縮,須加強左右伸展。
每個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穩端莊,掌握不好,字就傾斜跌倒。字的重心筆畫,須落在字的份量較重、位置較關鍵的中心點上,以保持平衡。
當字里出現上下或左右相對稱的部分時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呼應、顧盼、配合關系,要貫氣生動。
字的左部或上部,筆畫較多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筆畫較少較稀的要濁。清就是輕或瘦些,濁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筆畫粗細相差較大,力求整體勻稱。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而在魏晉以后的書法,草書、行書、楷書、燕書迅速形成和發展,隸書雖然沒有被廢棄,但變化不多,進入一個較長的沉寂。一直到了清代,在碑學復興浪潮中隸書再度受到重視,出現了鄭燮、金農等著名書法家,在繼承漢隸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根據前人習隸的經驗,今匯總成《隸書結構、筆法四十法》,供隸書愛好者學習,也供作它體學習之參考。其實法無定法,貴在靈活變通。
一、橫平豎直
二、蠶無二設
三、雁不雙飛
四、左右舒展
五、上下精密
六、重心平穩
七、相互呼應
八、重濁輕親清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