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楷書
時間:2022-06-11 07:22:57
漢代隸書、章草、今草等書體的形成和發展成熟促進了隸書的楷體化。隸書是漢代楷書的先導。到東漢末年,隸書沿著嚴整的路子一路發展,繼續醞釀著漢字筆畫方面的簡化,取方筆直式,橫筆不再作蠶頭燕尾狀,取消波磔,發展鉤點,使筆畫更加簡便實用。于是,楷書的8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鉤、折、挑)基本形成,產生了點畫、結構更加嚴謹、字形方正的新字體,由于這種字體仍留有隸書的影子,人們便稱它為“隸楷”。東漢書法家王次仲曾以隸草做楷法,字方八分,人稱“八分楷書”,故有王次仲創造楷書的傳說。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是不科學的說法。任何個人想創造一種字體是不可能的,每一種字體都是一大批書法家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現在所發現的最早的楷書是東漢永和二年(173年)的簡牘,這種楷書雖帶隸意,但楷法已十分明顯??瑫加跂|漢而成熟于晉??傊瑵h代是書法大變革、大發展時期。當代書法,除篆書外,全部是從漢代發展起來的,漢以后的書法發展再沒有書體的變化,只是以漢字為媒體,在書寫中更多地加入了書法家的審美情性。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書法大家。
蔡邕(133年一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圖(y心)(今河南省開封市圖鎮)入。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蒸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他還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巡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詳,他是漢章帝時的人,做過齊相。號稱“草圣”的張芝,曾經說自己的書法“上比崔、杜不足”。這里說的杜就是杜度。崔,是東漢另一位章草書法名家崔瑗,而崔瑗是杜度的學生。
杜度的書跡已經看不到了,但據看過他書跡的三國時魏人韋誕說,“杰有骨力而字畫稍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飛進”(張懷瓘《書斷》引)。梁時庾肩吾《書品》列其書品為上之中,唐張懷瓘《書斷》列其章草為神品,草書大家懷素稱他的章草“天然第一”。
崔瑗,字子玉,崔駟之子,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學者。書法方面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崔瑗的草書,后世評價很高。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致美妙。崔瑗的《草書勞》是我們迄今可以見到的第一篇專論書法藝術的文章。它的出現,表明書法進入了一個自覺時期,書法脫離了作為學術與文字附席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種自覺是隨著草書的成熟而出現的,由于草書的筆畫和形態比較自由,較之篆、隸、草書更富于飛動變化的形態美,也更易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觀因素,因而中國書論的開端不在討論篆、隸,而正是圍繞著對草書的評價而展開的。
現在所發現的最早的楷書是東漢永和二年(173年)的簡牘,這種楷書雖帶隸意,但楷法已十分明顯??瑫加跂|漢而成熟于晉??傊瑵h代是書法大變革、大發展時期。當代書法,除篆書外,全部是從漢代發展起來的,漢以后的書法發展再沒有書體的變化,只是以漢字為媒體,在書寫中更多地加入了書法家的審美情性。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書法大家。
蔡邕(133年一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圖(y心)(今河南省開封市圖鎮)入。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蒸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他還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巡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詳,他是漢章帝時的人,做過齊相。號稱“草圣”的張芝,曾經說自己的書法“上比崔、杜不足”。這里說的杜就是杜度。崔,是東漢另一位章草書法名家崔瑗,而崔瑗是杜度的學生。
杜度的書跡已經看不到了,但據看過他書跡的三國時魏人韋誕說,“杰有骨力而字畫稍瘦,若霜林無葉,瀑水飛進”(張懷瓘《書斷》引)。梁時庾肩吾《書品》列其書品為上之中,唐張懷瓘《書斷》列其章草為神品,草書大家懷素稱他的章草“天然第一”。
崔瑗,字子玉,崔駟之子,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學者。書法方面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崔瑗的草書,后世評價很高。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致美妙。崔瑗的《草書勞》是我們迄今可以見到的第一篇專論書法藝術的文章。它的出現,表明書法進入了一個自覺時期,書法脫離了作為學術與文字附席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種自覺是隨著草書的成熟而出現的,由于草書的筆畫和形態比較自由,較之篆、隸、草書更富于飛動變化的形態美,也更易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觀因素,因而中國書論的開端不在討論篆、隸,而正是圍繞著對草書的評價而展開的。
最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