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草書
時間:2022-06-09 10:50:22
漢代草書
西漢時期,由于隸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由隸書簡化而成的草書也出現了。這種草書是隸書的草寫,即草率的隸書。它還保留著隸書筆畫的形跡,每個字獨立不連寫,筆筆分得清。民間樂于使用這種字體。漢元帝時(前48年一前33年),由于黃門令史游將此書體整理后寫了《急就章》而得名一章草。據傳,章草筆畫頓挫明顯,整個字及一筆之中粗細變化都較大,與篆隸比較出現了真正的點,字取橫勢,它簡明的結構是后來今草的源頭。章草始于西漢,而盛于東漢。
東漢張芝的章草《秋涼平善帖》本來就是追求書寫便捷的產物,筆畫之間相連甚至幾個字之間相連,從字形上也就改變了章草的原有特征,于是就產生了新的書體一今草。唐代張懷璀《書斷》中稱張芝“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但因張藝無墨跡傳世,所以對張芝創立今草的贊美之詞無法證實。又有不少學者認為,今草乃晉朝王羲之所創。我們認為,“今草為王羲之所創”的說法更有說服力。漢代的草書家有杜度(字伯度)、張芝(字伯英)、張昶(字文舒,張芝的三弟)等。他們三人都沒有墨跡傳世。
西漢時期,由于隸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由隸書簡化而成的草書也出現了。這種草書是隸書的草寫,即草率的隸書。它還保留著隸書筆畫的形跡,每個字獨立不連寫,筆筆分得清。民間樂于使用這種字體。漢元帝時(前48年一前33年),由于黃門令史游將此書體整理后寫了《急就章》而得名一章草。據傳,章草筆畫頓挫明顯,整個字及一筆之中粗細變化都較大,與篆隸比較出現了真正的點,字取橫勢,它簡明的結構是后來今草的源頭。章草始于西漢,而盛于東漢。
東漢張芝的章草《秋涼平善帖》本來就是追求書寫便捷的產物,筆畫之間相連甚至幾個字之間相連,從字形上也就改變了章草的原有特征,于是就產生了新的書體一今草。唐代張懷璀《書斷》中稱張芝“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但因張藝無墨跡傳世,所以對張芝創立今草的贊美之詞無法證實。又有不少學者認為,今草乃晉朝王羲之所創。我們認為,“今草為王羲之所創”的說法更有說服力。漢代的草書家有杜度(字伯度)、張芝(字伯英)、張昶(字文舒,張芝的三弟)等。他們三人都沒有墨跡傳世。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