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草書簡介
時間:2022-07-30 16:47:48
毛澤東精于書法,是中國當代的書法巨匠,被公認為20世紀最杰出的書法家之一。毛澤東的書法采千古之遺韻,熔百家于一爐,龍蛇飛舞,俏俊飄逸,大氣磅礴,豪放酣暢獨樹一幟,如圖所示。

毛澤東8歲進私塾,對毛筆字的書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此與翰墨結下不解之緣,成為當代書法巨匠。早期的書法藝術得力于鐘繇和王羲之,毛澤東在漢魏、隋碑、章草、晉唐楷書等前人碑帖的基礎上下了較深的功夫,為其書法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在指揮中國革命各個戰略階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書法實踐,時常披覽碑帖。從江西根據地到延安,毛澤東身邊別無長物,卻一直把晉唐小楷等他閱讀臨寫過的法帖帶在身邊。
他的書法最高成就在于狂草,其淵源來自張旭和懷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獨到的個人風格:狂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他的字既充滿激情,又有理性??此牟輹暰€不由自主地受到牽引,隨著他草書的線條、用筆時緊時密,時快時慢?;\罩在他草書制造的氣場中,就像在現實生活中被他偉人風范所吸引一樣,叫人陶醉,如癡如狂。
毛澤東書法的演變可以分為3個階段—青年時代可謂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多為楷書,字體工而有力,有些字寫得特別工整。1921一1949年,可謂第二階段。在建黨初期,特別是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戰火紛飛的環境中,他運籌帷幄,為使機要人員傳達準確,迅速無誤,他起草的文電多是行(書)而不是草(書),字體清秀,字形略長,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傾斜。1941年以后變為自右向左略有傾斜,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電等。
1949年進北京以后,可謂第三階段。這時,環境變了,條件好了,毛澤東除起草公務活動的文電外,還寫了1O00多封回復親朋故舊和素不相識的群眾的信。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寫越好,越寫越草。然而他的復信是視對象而別的,給高級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學家、教授等的書信多為草書,有些寫得非常之草;反之,對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寫得比較清楚工整。
毛澤東的書體從學生時代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很大變化,這和筆有關系。新筆寫的字筆鋒更明顯,更突出,但主要還是他的功力和字體有變化,要觀察毛澤東字體的變化,除從總體上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看他的簽名。
1943年以前“毛澤東”的“毛”字一般都是從上面下來,再一轉,一筆寫成。1943年以后,“毛”字寫成四筆,先點三點,然后豎彎鉤。到1948一1949年,又變了,從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個文件時寫的幾封信到1949年9月給宋慶齡或任寫時的信,“毛澤東”三個字中,“毛”字變化不大,“澤東”二字變化則很大。50年代以后,毛澤東字的藝術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這和他那時的練字有密切關系.
進城以后,毛澤東的工作雖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觀條件比進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歷代書法家的碑帖。當時,中辦秘書室就專門為毛澤東購買書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種碑帖達數百部。50年代,毛澤東休息時書寫了數百首古詩詞,一首詩往往書寫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來次。他作詩詞也多是書寫許多次,且多為草書。
毛澤東書法最好的時期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書寫的詩詞,給華羅庚、章士釗的信件等,都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審美價值,總是噴射著燦爛的美學光輝。看毛澤東手跡真稱得上是一種高級藝術享受,每看一遍都受啟發,每看一次都經歷一次大氣魄的震撼和大智慧的啟迪與洗禮。

毛澤東8歲進私塾,對毛筆字的書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此與翰墨結下不解之緣,成為當代書法巨匠。早期的書法藝術得力于鐘繇和王羲之,毛澤東在漢魏、隋碑、章草、晉唐楷書等前人碑帖的基礎上下了較深的功夫,為其書法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在指揮中國革命各個戰略階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書法實踐,時常披覽碑帖。從江西根據地到延安,毛澤東身邊別無長物,卻一直把晉唐小楷等他閱讀臨寫過的法帖帶在身邊。
他的書法最高成就在于狂草,其淵源來自張旭和懷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獨到的個人風格:狂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他的字既充滿激情,又有理性??此牟輹暰€不由自主地受到牽引,隨著他草書的線條、用筆時緊時密,時快時慢?;\罩在他草書制造的氣場中,就像在現實生活中被他偉人風范所吸引一樣,叫人陶醉,如癡如狂。
毛澤東書法的演變可以分為3個階段—青年時代可謂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多為楷書,字體工而有力,有些字寫得特別工整。1921一1949年,可謂第二階段。在建黨初期,特別是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戰火紛飛的環境中,他運籌帷幄,為使機要人員傳達準確,迅速無誤,他起草的文電多是行(書)而不是草(書),字體清秀,字形略長,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傾斜。1941年以后變為自右向左略有傾斜,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電等。
1949年進北京以后,可謂第三階段。這時,環境變了,條件好了,毛澤東除起草公務活動的文電外,還寫了1O00多封回復親朋故舊和素不相識的群眾的信。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寫越好,越寫越草。然而他的復信是視對象而別的,給高級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學家、教授等的書信多為草書,有些寫得非常之草;反之,對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寫得比較清楚工整。
毛澤東的書體從學生時代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很大變化,這和筆有關系。新筆寫的字筆鋒更明顯,更突出,但主要還是他的功力和字體有變化,要觀察毛澤東字體的變化,除從總體上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看他的簽名。
1943年以前“毛澤東”的“毛”字一般都是從上面下來,再一轉,一筆寫成。1943年以后,“毛”字寫成四筆,先點三點,然后豎彎鉤。到1948一1949年,又變了,從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個文件時寫的幾封信到1949年9月給宋慶齡或任寫時的信,“毛澤東”三個字中,“毛”字變化不大,“澤東”二字變化則很大。50年代以后,毛澤東字的藝術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這和他那時的練字有密切關系.
進城以后,毛澤東的工作雖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觀條件比進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歷代書法家的碑帖。當時,中辦秘書室就專門為毛澤東購買書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種碑帖達數百部。50年代,毛澤東休息時書寫了數百首古詩詞,一首詩往往書寫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來次。他作詩詞也多是書寫許多次,且多為草書。
毛澤東書法最好的時期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書寫的詩詞,給華羅庚、章士釗的信件等,都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審美價值,總是噴射著燦爛的美學光輝。看毛澤東手跡真稱得上是一種高級藝術享受,每看一遍都受啟發,每看一次都經歷一次大氣魄的震撼和大智慧的啟迪與洗禮。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