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概述
時間:2022-07-23 08:14:33
行書概述
行,行走、流行之意。前人曾說,楷書如人站立,行書如人行走,草書如人奔跑。這就形象地說明了楷、行、草各體的特點以及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唐人張懷罐在《書斷》中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通圓,在乎季孟之間”,“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正因為行書介乎楷、草之間,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流動之長,在楷書的基礎上加快了運筆的速度,加強了筆畫間的連帶,吸收了楷書和草書的特點,像楷而又不如楷書法度嚴整,像草而又不如草書放縱莫測,如圖8-1所示。草書難于辨認,楷書過于規矩,而行書靈活自如,易于辨認,務從簡易,氣韻秀逸,情神和暢,相間流行。
自從楷書取得正體字的地位以后,行書便在民間逐漸發展成為最廣泛應用的手寫書體。行書自漢末興起,相傳為后漢劉德升所創,晉代最盛,后漢以來,王羲之父子、顏真卿、李邕、蘇軾、黃山谷等很多行書大家的真跡法帖流傳下來。王藏之的《蘭亭序》可謂行書成熟的標志和第一座豐碑,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朝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行,行走、流行之意。前人曾說,楷書如人站立,行書如人行走,草書如人奔跑。這就形象地說明了楷、行、草各體的特點以及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唐人張懷罐在《書斷》中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通圓,在乎季孟之間”,“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正因為行書介乎楷、草之間,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流動之長,在楷書的基礎上加快了運筆的速度,加強了筆畫間的連帶,吸收了楷書和草書的特點,像楷而又不如楷書法度嚴整,像草而又不如草書放縱莫測,如圖8-1所示。草書難于辨認,楷書過于規矩,而行書靈活自如,易于辨認,務從簡易,氣韻秀逸,情神和暢,相間流行。
自從楷書取得正體字的地位以后,行書便在民間逐漸發展成為最廣泛應用的手寫書體。行書自漢末興起,相傳為后漢劉德升所創,晉代最盛,后漢以來,王羲之父子、顏真卿、李邕、蘇軾、黃山谷等很多行書大家的真跡法帖流傳下來。王藏之的《蘭亭序》可謂行書成熟的標志和第一座豐碑,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朝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