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o
草書分為兩類:一是章草,即隸之草;二是今草,又分小草與大草(狂草)。
若行書為“走”的話,小草即為“跑”,狂草就是“奔”。一個人學習書法而不練草書的話,那就相當于他學習古詩詞不了解李白和杜甫。
草書簡潔而又富有無窮變化,作品中點、線、面俱全,在墨色上濃、濕、干、淡、焦變化明顯,速度上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其技法之絕妙,其意境之高遠,別的書體皆不能與其比肩!
書圣王羲之草訣百韻歌開篇就說了:“草書最難,龍蛇竟筆端,毫厘雖欲變,體勢更須完”。因此草書臨寫也是各種書體里最難的。
草書看似無有定則,實則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臨帖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絕不可急于求成。
初臨草書,應先選小草中共性多的字帖,一般情況下先學孫過庭《書譜》,再上溯學王羲之《十七帖》,有了這個根基,才能再臨習大草,或者有目的地選擇小草其他經典,有選擇地吸取能完善豐富此類風格的營養,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傳統意趣,又較為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來。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書譜》是墨跡本,字數又多,易于循其法繩。臨習《書譜》應將俊逸瀟灑,峻拔剛斷的用筆,縱橫暢達、遒婉堅勁的筆勢表現出來,特別是要學習其在用筆上的中側并用、提按分明、頓挫有度所產生的質感和節奏的“蛀蟲效果”。
攻《書譜》,應集中精力認認真真地去臨寫,暫不必求數量,以準確精到為標準,可以選擇有代表性、認為精彩的幾個字或幾行字來臨寫。
從筆形筆勢、字型字勢等分析透、理解深,并能用自己的筆將所認識到的風格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這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量的積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隨便擇文書寫。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十七帖》也屬小草,是以真書筆法寫草書,作草如真,筆致遒媚,結構精嚴,臨寫要準確地表現出這些特征。特別是對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層面,要能有所感悟且付諸筆端。
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筆形意態和一字一頓的節奏所表現出來的較平緩的心態,后兩行筆勢明顯加快,并出現了二字相連書寫節奏,將作者憂懸情緒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獨特的情緒節奏。臨寫小草,應以1比1或略大一點進行,這樣便于在校帖中對照找差距,及時改正,不重犯錯誤。
小草的基礎打好以后,若有志于大草,要先臨習懷素《自敘帖》。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該帖筆姿清健、筆調瘦勁,線條圓轉矯健,體勢奔放流暢,布局恣意放縱,全帖自始至終以中鋒出之,臨帖時要把這些特征體現出來。
再下來就可以臨學黃庭堅的草書了。黃庭堅創造了草書藝術前所未有的嶄新境界,其草書法“筆力恍惚,出神入鬼”,釋居簡贊:“山谷草圣,不下癲張醉素”,其代表作為《廉頗藺相如列傳》。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最后可以臨寫《古詩四帖》,這個帖十分難臨。帖上的字很高古,但我們臨寫出來常常感覺俗氣流滑。
《古詩四帖》幾乎集聚了草書用筆的所有方式,需要下大功夫,認真研學。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一是《古詩四帖》中,除去一些點和特別短的筆畫外,所有行進之中筆畫的粗細變化幾乎都是使轉形成的。
使轉和提按的區別是,使轉是因筆桿與紙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變化而寫出不同寬窄的筆畫;提按則是因筆桿與紙面垂直方向不同距離而寫出不同寬窄的筆畫。
二是起伏變化大。起伏長短筆畫均有,而長筆畫最明顯,比如第三行“景”字的橫畫;第九行“來”字的豎畫;第七行“侯”字的撇畫等。
三是用筆有順有逆。 現在用筆,一般垂直紙面。而古代用筆,則是有順有逆。
筆桿倒向與筆畫書寫前進方向一致則為順鋒,筆桿倒向與筆畫書寫前進方向相反則為逆鋒。
“順逆”是《古詩四帖》重要的筆法特征,極大地豐富了線形線質。帖中第一行“芝”、“蓋” 、“北”的連線均為逆鋒;還有很多順鋒之后改變方向書寫的豎線,特別是斜線均為逆鋒。
四是少有純粹的中鋒和側鋒,二者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認真觀察《古詩四帖》筆跡就會發現, 中鋒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中鋒。中鋒線條只是中鋒多一些而已。在草書的書寫中,線條纏繞,我們見到的中鋒線,不一定是用中鋒的方式寫出的。中側并用是草書用筆最為明顯的特征。
旁涉也很重要,對草法、草書的源流演變要進一步的深入。這樣不但能更堅定自己的創作信心,而又能在創作中不經意流露出不同感覺,也將是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和顯示作者本身對草書的見解和個人風格的標志之一。
jQl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3.臨摹的時候,控制不了快慢,寫快了線條沒變化,寫慢了成墨豬。
5.以草法代替筆法。任筆為體,只求快感而不求美感,沒有法度,忽略了草書的傳承性。
6,用今人的筆法臨寫古人的草書,用楷書的筆法臨學草書。
8.不主動發現草書中的美的因素,甚至不知道何為美,何為丑。
臨學草書,應從筆畫到結字,從單字到字組,從字組到一行字的行氣、章法,再到用墨技巧等進行全方位的訓練。
1. 先過草法關。我們可以將相近的字歸類起來,以原帖為藍本仔細推敲,分析結字原理,集中投入時間、精力,掌握常見字草書的寫法、基本的字態,以保證單字結構主次分明,奇中見穩,放中見收。
2. 字組臨習。經過推敲單字、字組后,在實際創作中要善于重組,根據章法需要改變大小、收放等關系,避免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3.章法行氣臨習,使字組間呼應緊密,雖斷亦連。行與行,相互顧盼,有內在聯系。
4,筆法臨習,防止用筆潦草不沉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讓線質剛健圓潤,多段發力明顯卻自然生發,理性而不失草意。筆法十分重要。筆法正確,變化自然否則,就有故意做作之感。
5,注意范本墨色變化,如何過渡,臨帖時要能表現出原帖節奏感,書寫的時間性,濃淡枯濕燥的變化
由于草書的意多于法,載情性特強,因此臨習草還需注意字外功夫。因為書寫者往往在瞬間揮灑中下意識地將自己審美、修養、情緒表現出來,所謂“書如其人”此時表現得最為充分,故習草更需提高藝術修養分外必要。
¥%&@#u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