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風格和創作成就的故事
趙孟頫書法風格和創作成就
趙孟頫在繼承前人書法遺產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推陳出新,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趙體”。趙體的風格特點是:筆畫流暢活潑,含蓄精妙,用筆雖有變化但決不大起大落如其點畫基本上是呈圓形,取側勢,圓滿而精致;橫畫平直而粗細均勻;豎畫婉轉而豐腴妍美;捺法一波三折,內藏豐富微妙的變化。結體平穩秀麗,沒有欹斜不正的字形他很重視筆畫之間的搭配,注意點畫結構的左右向背、上下承接。章法均衡整齊,風格“溫潤閑雅”“秀妍飄逸”,這種書風來自他所生活地域――鐘靈毓秀的江南,來自他刻苦研習鍾王、智永、李邕等,來自他篤信佛教,審美觀趨向折衷平和、清虛淡雅,來自他寄人籬下的特殊境遇 【草書字典www.shufaai.com】,以閑雅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精神解脫。

趙孟頫在歷史上是一位各體兼善的大家,《元史》本傳說:“(趙)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他的楷書作品傳世豐富,其中小楷作品主要得力于王羲之、王獻之、鍾繇和東晉道士楊羲。傳世小楷代表作品有《妙法蓮花經》(51歲書)、《老子道德經卷》(63歲書)、《漢汲黯傳》(67歲書)等。他的小楷下筆神速而備極楷則,結體縝密而神采飛動。他的大楷作品,初從鍾繇、智永得法,以楷行相通的晉人筆法,絕去顏、柳頓挫的筆法,故一改中唐以后書碑楷法的特征,這在當時是很具新意的。中年以后又糅入李邕的用筆,增加飛動之勢和峭拔之力,因而卓然立于書法史上,后世把他的楷書與前人并稱為“歐、顏、柳、趙”。傳世作品如《故總管張公墓志銘》(54歲書)、《湖州妙嚴寺記》(56歲書)、《膽巴碑》(63歲書)、《仇鍔墓碑銘》(6歲書)、《杭州福神觀記》(67歲書)、《玄妙觀重修三清殿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都是他的大楷代表作。在各體之中,趙孟頫行草成就最大,傳世作品以行草書最多,對后世之影響也以行草為最深。他的行草書繼承王羲之不激不厲的平和書風,與南朝智永、唐代褚遂良陸柬之、宋高宗趙構的行書一脈相承,筆法蘊藉沉穩,結字平正而秀麗。傳世行草代表作有《杜工部秋興四詩卷》(30歲書)、《前后赤壁賦》(47歲書)、《蘭亭十三跋》(57歲書)、《歸去來兮辭》(65歲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66歲書)、《題王詵煙江疊嶂圖詩卷》、《雪晴云散帖》《洛神賦》等。這些行草名作形散而神逸,頗具東晉人物風流倜儻之氣。
趙孟頫楷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http://www.shufaai.com/a/202006/369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