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國書法?
時間:2022-05-21 18:31:56

什么是中國書法?
每個國家使用的文字都有自己的書寫方法。中國書法,即是漢字書寫藝術的方法。“書”是指寫,“法”是指書寫的法則、技巧、規律。晉朝及以前講的是“書勢”,如“草勢”、“篆勢”“筆勢”、“字勢”,這實際上就是“書法”的原始概念。漢字是由點、橫、豎、撇、捺、鉤、挑等基本筆畫構成的,只有學會和掌握這
些基本筆畫的寫法,符合漢字書寫的基本規范要求,才能把漢字寫好,才能逐步進入學習書法的階段。
漢字萌芽于原始社會晚期,從彩陶上的原始書契算起,距今約六千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之一?,F存最早的比較有系統性的漢文字體系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的象形特點為漢字書寫演化為書法藝術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所以說,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母體,沒有漢字法。要學會中國書法,必須首先要學會寫漢字。
書法與寫字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嚴格區別基礎和前提,但會寫字并不等于會書法。寫字有寫法有書法的規律。二者的區別在于:一般寫字是記號,可以按古人講的“六書”①中的“象形”描摹成字,用“形聲”的要求與口頭語言表達相符;而書法則是表達出文化素養、精神、情感,充當了一種使人獲得精神享受的
能。一般寫字的規范性要求比較單一,一個字基本上是準寫法;而書法的表現形式則是多樣的,只要不脫離漢字和傳統名碑法帖的基本要求,允許個字有多種寫法。如“知”字“無”字、“有”字等,行書和草書就都有幾十種寫法,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三十個“之”字的瀉法都不盡相同。
由寫字進人書法的層面,有一個漸變、提升的過程,這就必須按照書法的規范要求;進行刻苦的習練、領會,逐步掌握其要領。這是一個較長的艱苦的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把基礎打好了、打牢了,才能進入下一個過程,即書法(漢字書寫藝術化)的過程,也就是筆法、墨法、字法、章法的講究和運用的過程。書法家在書法創作中,熟練地用墨色的濃淡枯濕、字體和布局結構的疏密挪讓、毛筆提按輕重快慢形成的靈動線條,表達出自己的心緒、情感、意向,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感悟、思想的啟迪。書寫漢字達到了這個境界,就產生了一個飛躍,變成了書法藝術。特別是隨著“書法熱”的興起和人們對書法藝術價值認識的漸趨一致,今天的書法已被賦予了抽象的藝術化特色的內涵,使之變成了純粹的藝術名稱,成為大家公認的一個相對獨立的藝術門類。
漢字的筆畫主次關系、結體邏輯規范,體現出中的倫理道德和秩序觀念。好的書法作品所蘊含的興神,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人生理想境界的美好追求義上講,中國書法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藝術門類,又是的文化現象;既是書寫漢字的技巧方法,又是培養人的良心態的形式:既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又是規范人的行為途徑。所以,必須從本質意義上全面地認識和理解什么是書法,才能真正把握中國書法的內涵。
中國書法,是我們的先人用無數實踐和高超智慧創造出來的漢字書寫藝術。漢字的源遠流長,決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漢字的豐富內涵,決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廣闊空間;漢字的結構變化,決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多姿多彩。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燦爛結晶,是世界上獨有的文字藝術瑰寶,是東方藝術的典型代表。正因為它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繁榮中國當代文化乃至促進人類藝術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