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書法
時間:2022-06-24 19:09:36
繼隋唐五代以后的宋代,也是一個書法發達時期。北宋統一以后,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得到發展,書法藝術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宋太宗繼位以后,十分重視書法。淳化三年(992年),命待書學士王著根據朝廷收藏在秘閣內的歷代書法名跡編成《淳化秘閣法帖》十卷,幕刻在棗木板上,拓成墨跡賜給各大臣。雖然其中夾雜部分偽跡,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法帖。不久,刻板被燒毀,失傳。法帖中,有王羲之書跡三卷,王獻之書跡兩卷,其余為宋以前其他名家真跡。以后,刻帖之風盛行,出現了《鋒帖》《大觀帖》等一批以《淳化秘閣法帖》為底本而有所增減的翻刻本,直到明清時代仍將此“閣帖”稱為“法帖之祖”。這部大型法帖為后人學習書法提供了方便,也為宋元書法開辟了崇尚帖學之風。
宋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多以行、草書見長,楷書則不及唐人。早期的楷書書法家當首推李建中。他是西安人,官至工部郎中,曾做西京留司御史臺的職事,世稱“李西臺”。他的書法學歐陽詢,避免歐體瘦的一面,雖然格調不是特別高,但筆畫淳厚,結構雍容,肥潤而有骨力,似有唐人遺韻。有《土母帖》和《同年帖》傳世。
宋代書法的代表名家主要有蘇軾、黃庭堅、米帶、蔡襄四大家。這四家的突出成就都在行書方面,代表著宋代行、草書法的最高水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官至禮部尚書。“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詞開豪放派先河:書法擅長行、草書,集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所長,自創新意。其書法特點豐滿蒼勁,豪放天真,不拘偏鋒、正鋒,側意取妍,結構借讓、疏密,常有新形,實是大家之風采。作品有《黃州寒食詩帖》、《李白仙時》《前赤壁賦》、《祭黃幾道文》、《答謝民師論文帖》等。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官至中書舍人,是蘇軾的門生。行、草書取法顏真卿和懷素,自成一格。行書和草書作品有《松風閣詩帖》入、《伏波神祠詩》、《華嚴書》、《狄梁公碑》、《王長者史詩老墓志銘》等。他的書法特點:用古人的結構原則自創字形,筆畫有篆意,結字中宮緊收,讓長畫四面伸展,以特疏與特密處做巧妙對比,于豪放中流露韻趣。
《松風閣詩帖》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其風神酒蕩,長波大撒,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被稱天下第九大行書。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官至禮部員外郎。因性情偶儻不羈,人稱“米顛”。他在繼承“二王”筆法上極下功夫,把自已的書房取名為“寶晉齋”可為佐證。其行書運筆縱橫進鋒,點畫跳躍張開,驟然萬變,以頓挫為含蓄,結構矯側遒勁。傳世行書有《苕溪帖》《蜀素帖》、《珊瑚帖》、《虹縣詩》、《韓九帖》等,用筆雄健豪放,痛快暢達,書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為行書之大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在天下十大行書中排第八。釋文青松勁挺姿,凌篇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云錦般。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珊瑚帖》行書,紙本墨筆,北京放宮博物院藏,字態奇異超邁,隨意而書,神的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流朗。元代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蔡襄,字君瑾,興化仙游(今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書法習顏真卿,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淳淡婉美,草書用飛白草法自成一體,與蘇軾、黃庭堅、米帶并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的行楷作品有《林禽帖》《尺牘》《顏真卿自書告身跋》《謝賜侮書詩表》等。
宋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多以行、草書見長,楷書則不及唐人。早期的楷書書法家當首推李建中。他是西安人,官至工部郎中,曾做西京留司御史臺的職事,世稱“李西臺”。他的書法學歐陽詢,避免歐體瘦的一面,雖然格調不是特別高,但筆畫淳厚,結構雍容,肥潤而有骨力,似有唐人遺韻。有《土母帖》和《同年帖》傳世。
宋代書法的代表名家主要有蘇軾、黃庭堅、米帶、蔡襄四大家。這四家的突出成就都在行書方面,代表著宋代行、草書法的最高水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官至禮部尚書。“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獨具風格:詞開豪放派先河:書法擅長行、草書,集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所長,自創新意。其書法特點豐滿蒼勁,豪放天真,不拘偏鋒、正鋒,側意取妍,結構借讓、疏密,常有新形,實是大家之風采。作品有《黃州寒食詩帖》、《李白仙時》《前赤壁賦》、《祭黃幾道文》、《答謝民師論文帖》等。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官至中書舍人,是蘇軾的門生。行、草書取法顏真卿和懷素,自成一格。行書和草書作品有《松風閣詩帖》入、《伏波神祠詩》、《華嚴書》、《狄梁公碑》、《王長者史詩老墓志銘》等。他的書法特點:用古人的結構原則自創字形,筆畫有篆意,結字中宮緊收,讓長畫四面伸展,以特疏與特密處做巧妙對比,于豪放中流露韻趣。
《松風閣詩帖》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其風神酒蕩,長波大撒,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被稱天下第九大行書。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官至禮部員外郎。因性情偶儻不羈,人稱“米顛”。他在繼承“二王”筆法上極下功夫,把自已的書房取名為“寶晉齋”可為佐證。其行書運筆縱橫進鋒,點畫跳躍張開,驟然萬變,以頓挫為含蓄,結構矯側遒勁。傳世行書有《苕溪帖》《蜀素帖》、《珊瑚帖》、《虹縣詩》、《韓九帖》等,用筆雄健豪放,痛快暢達,書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為行書之大師。
《蜀素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在天下十大行書中排第八。釋文青松勁挺姿,凌篇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云錦般。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珊瑚帖》行書,紙本墨筆,北京放宮博物院藏,字態奇異超邁,隨意而書,神的自然,且用筆豐肥豪健,寬綽流朗。元代施光遠稱其“當為米書中銘心絕品,天下第一帖”。蔡襄,字君瑾,興化仙游(今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書法習顏真卿,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淳淡婉美,草書用飛白草法自成一體,與蘇軾、黃庭堅、米帶并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的行楷作品有《林禽帖》《尺牘》《顏真卿自書告身跋》《謝賜侮書詩表》等。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 . 宋朝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