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名列“宋四家”的原因的故事
蔡襄(1012—1067〕,字君漠,興化仙游(今厲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閣??薄c歷四年知凍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不久,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州路轉運使。后遷龍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又遷樞密直學七知福、泉、杭三州。尋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
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吏部侍郎,溢忠患。“宋四家”中,蔡菸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據說宋人四家為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京。《水滸傳》里也寫了這么一筆。后來因為蔡京是奸相,朝野沒有好名聲,人們把“蔡”換成蔡襄,所以四家之中蔡襄年齡最長而名居最后。
“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米芾裔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楷書的,還是蔡襄。他的書法學習王義之、顏真卿、柳公權,寫得渾厚端嚴 【對聯www.shufaai.com學習】,雄偉遒麗。
與蘇、黃、米三家相比,蔡襄的文學才情和書法的獨創性的確有差距,但蔡襄在蘇、黃、米登上書壇之前,以創作實踐弘揚晉唐書風、引領宋代書法走上健康發展道路的作用不可忽視。蔡襄是與歐陽修同輩的文人,兩人經常談論書法,感嘆宋代立國百年,書衰落,無法與唐代相比。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四《范文度模本蘭亭序》寫道:“自唐末千戈之亂,儒學文章,掃地而盡。宋興百年之間,雄文碩儒,比肩而出,獨字學久而不振,未能比蹤唐之人。余每以為恨。”此書卷十《郭忠恕小字說文字源》說:“國家為國百年,天下無事,儒學盛矣。獨于字書忽廢,幾于中絕。”“故余每與君謨嘆息于此也。”從這兩則資料可知,歐陽修、蔡襄兩位同道都為宋代書風不振而憂慮,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

蔡襄為人忠厚,學識淵博,他在宋代領先成為書法大家,其獨特之處是以渾厚端嚴的藝術特色受人敬仰。他的楷書學顏,筆力飽滿渾厚,結體端莊方正,代表作有《洛陽橋記》。他的行草書主要取法于王羲之和顏真卿,圓潤秀麗,平淡中見深功,代表作品有《離都帖》《腳氣帖》等。
關于蔡襄在北宋書壇繼往開來的作用,蘇軾有中肯的評價,他在評楊氏所藏歐蔡書》中說:“李建中號為能書,然格韻卑濁,猶有唐末以來衰陋之氣,其余未見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在蘇軾看來,宋初李建中書法技藝嫻熟,但格韻卑濁,充滿衰陋之氣,只能稱為“能書”,不能列入大家。蔡襄天資高,學養深,筆法熟,變態無窮,技法與學養相統一,比李建中格調高,故稱為“本朝第一”。蘇軾在題跋中多次提到蔡襄“為本朝第一”,至少有六次。蘇軾在《記與君謨論書》說:“近年蔡君謨獨步當世,往往謙讓不肯主盟。”蘇軾的評論,道出了蔡襄書法在當時的重要地位、蔡襄深厚的學養和謙和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