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格品位
時間:2022-10-30 21:54:13
有一個連續刷叫《宰相劉羅鍋》,講乾隆、劉墉、和典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朝堂上,乾隆問劉墉:“劉愛卿,昨天晚上又回家練字了?”劉墉答:“回皇上,臣昨天晚上沒有練字。臣的字不用練了,臣的字寫成了。”劉墉是清中期四大書家翁、劉、程、鐵之一,乾隆問劉埔寫字的事,自是找對了對象。但劉墉
說的“臣的字寫成了”,很需用心思考。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用“寫成了”“寫得很成”一類的話評價一個人的書藝。應該怎樣理解這個“成”字呢?
成就是成熟,成就,學而有成,成果。標志呢?一是能處理各種疑難生僻字。人們在學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字,總是處理得不夠理想,達不到自身追求的美學標準,寫得與心中想的不致,不到位。但對于那些“成手”而言,不論什么生僻字,都能進行妥帖的處理,一次性達標。二是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在生疏的環境、氛圍和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眾人目睹,詞語生疏,筆、紙性能不熟悉,沒有書寫的心理準備,這時能正常發揮出自己的書寫水平,不擇紙筆,不嫌生詞,一如平常。在日常書法活動中,經常見到一些書家,寫不了生詞,只能寫熟句;對紙筆有太多的挑剔,用不慣便寫不好;有各種條件要求,這種情況不能寫,那種條件不具備不能寫;等等。最重要的是,書寫的水準與平時參展的作品和自己在家里反復書寫內容的作品水平相差懸殊。對于“成手”而言,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能有水平相當的發揮。三是有自己的風格。竇蒙說:“一家體度日成。”“一家體度”就是自己的書體風格,是一貫的、穩定的特點。沒有自己的風格,寫歐陽詢再像再好,也是歐詢。發揮得好時一般模樣,差時又是一般模樣,今天這般,明天那樣,就是不成熟。所以,風格是對一個成熟書家的標志性要求。
對于書法而言,成熟是進入境界的第一門檻。只有達到了成熟的門檻,具備了成熟的基本標志,才可以談品位格調。以品論書,始于南朝。梁代庾肩吾作《書品》,把123人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中又分為上、中、下,故成九品,但未冠品名。至唐朝李翻真在九品之前又加了個“逸品”。后張懷瓘作《書斷》,把書法的優劣高下,分為神、妙、能三品,各種字體,古往今來,得神品25人,妙品98人,能品106人,并分而敘之。張懷瓘沒有給出不同品級的具體標準,只能從分敘中逐次揣摩。如神品中談到蔡邕時說:“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談到鐘繇時說:“幽深無際,古雅有馀。秦漢以來,一人而已。”談到王羲之時說:“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張懷瓘是開品評格調體統的人,后多因之。神妙能三品之外,加逸品在神品之上,則已四品。北宋朱長文作《續書斷》,取張懷瓘體例。
說的“臣的字寫成了”,很需用心思考。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用“寫成了”“寫得很成”一類的話評價一個人的書藝。應該怎樣理解這個“成”字呢?
成就是成熟,成就,學而有成,成果。標志呢?一是能處理各種疑難生僻字。人們在學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字,總是處理得不夠理想,達不到自身追求的美學標準,寫得與心中想的不致,不到位。但對于那些“成手”而言,不論什么生僻字,都能進行妥帖的處理,一次性達標。二是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在生疏的環境、氛圍和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眾人目睹,詞語生疏,筆、紙性能不熟悉,沒有書寫的心理準備,這時能正常發揮出自己的書寫水平,不擇紙筆,不嫌生詞,一如平常。在日常書法活動中,經常見到一些書家,寫不了生詞,只能寫熟句;對紙筆有太多的挑剔,用不慣便寫不好;有各種條件要求,這種情況不能寫,那種條件不具備不能寫;等等。最重要的是,書寫的水準與平時參展的作品和自己在家里反復書寫內容的作品水平相差懸殊。對于“成手”而言,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能有水平相當的發揮。三是有自己的風格。竇蒙說:“一家體度日成。”“一家體度”就是自己的書體風格,是一貫的、穩定的特點。沒有自己的風格,寫歐陽詢再像再好,也是歐詢。發揮得好時一般模樣,差時又是一般模樣,今天這般,明天那樣,就是不成熟。所以,風格是對一個成熟書家的標志性要求。
對于書法而言,成熟是進入境界的第一門檻。只有達到了成熟的門檻,具備了成熟的基本標志,才可以談品位格調。以品論書,始于南朝。梁代庾肩吾作《書品》,把123人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中又分為上、中、下,故成九品,但未冠品名。至唐朝李翻真在九品之前又加了個“逸品”。后張懷瓘作《書斷》,把書法的優劣高下,分為神、妙、能三品,各種字體,古往今來,得神品25人,妙品98人,能品106人,并分而敘之。張懷瓘沒有給出不同品級的具體標準,只能從分敘中逐次揣摩。如神品中談到蔡邕時說:“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談到鐘繇時說:“幽深無際,古雅有馀。秦漢以來,一人而已。”談到王羲之時說:“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張懷瓘是開品評格調體統的人,后多因之。神妙能三品之外,加逸品在神品之上,則已四品。北宋朱長文作《續書斷》,取張懷瓘體例。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