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學的主題是什么?
時間:2022-09-28 20:33:41
書法教學的主題是什么?
書法教學的主題是傳承。繼承什么呢?
一、器具文化
筆:從筆的樣式、筆的歷史到一支毛筆制作的工序、技藝、過程,以及歷代著名的筆工等。
墨:墨的演變史,制作過程、工藝、紋飾、品種。歷代墨工。
紙:紙的發明創造與造紙的歷史,歷史上的名紙、品種與區別等。
硯:歷史、材質、硯品、雕飾以及產地、硯銘等。
文房:四寶之外的其他文房器具的樣式、功能、歷史、材質品位、著錄等。
印章:材質、用法、內容、功用、傳承等
碑帖:摹本、拓本、鑒藏、偽本、傳拓、裝池、題跋等。
二,書體文化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今草、楷書、行書、篆刻等。
又:“大書”,飛白,古文,奇字,“八體”“六書”等。
三、載體文化
甲骨、鐘鼎、摩崖、刻石、碑碣、帛書、簡書、尺牘、磚文寫經、絹本、紙本等。
四、書寫文化
執筆、運筆、結字、用墨、篇章、用格、臨幕,以及篆法、隸法、草法、楷法等。
五、應用文化
不同用途的幅式及書寫要求,中堂、條幅、對聯、斗方、橫幅、牌匾、條屏、扇面、圓、手卷、冊頁、書稿、批注、信箋、帳幔、拜帖、契約以及榜書、展覽、饋贈、潤格、題款等。在應用文化中,還要特別提到裝裱。
六、鑒賞文化
包括論述、鑒賞、批評、著作、法書、名家、品位、語匯等等。這里的幾十項內容,有的已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筆墨的制作;有的已經和正在失去使用價值,如甲骨簡牘;有的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形態,如墨、拜帖;有的則有待進一步闡釋開發,如鑒賞語匯。在書法教育中,這些都是書法文化的基本內容,課上未必都講,但都是與書法直接相關的。舉個例子。當代書風對“寧拙勿巧”觀視為圭臬。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說文》說:“巧,技也。”《老子》言“絕巧棄利”。這里的巧是作偽亂真之意?!抖Y記·月令》:“毋或作為淫巧。”這里的淫巧,指的是過而奇,過則偽,奇則怪。這些用到書法上,就是不要過于逞技,不要做作,不要失去書寫的本真。那什么是拙呢?唐朝竇蒙在《述書賦語例字格》中解釋說“不依致巧日拙”。意思是說,不要考慮技藝的事,順其自然,就是拙。所以,拙的最通俗解釋應是自然書寫而不為技巧而技巧。所謂繼承,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搞明白,傳下去。
講到繼承性,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創新問題。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動力,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所以各行各業、各個方面都講創新,如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方法創新、工作創新、社會創新等等。這個創新一旦引入了書法,問題便來了。怎么創新?工具不能創新,文字、字體不能創新,載體、法度不能創新,所以就在行為上、形式上玩起了花樣,吼書、射書、反書、空心書等,變成了雜要。許多已經遠離了書法、書藝、書道的內容,都給自己戴上了創新的帽子。再不成,在形式上拼拼接接,留個毛邊,弄個雜色炫人眼目,也便充得創新了。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教育而言,首先是把優秀的文化傳統繼承下來。學還沒學好,談什么創新?況且,書法至今,或無創新可言。
書法教學的主題是傳承。繼承什么呢?
一、器具文化
筆:從筆的樣式、筆的歷史到一支毛筆制作的工序、技藝、過程,以及歷代著名的筆工等。
墨:墨的演變史,制作過程、工藝、紋飾、品種。歷代墨工。
紙:紙的發明創造與造紙的歷史,歷史上的名紙、品種與區別等。
硯:歷史、材質、硯品、雕飾以及產地、硯銘等。
文房:四寶之外的其他文房器具的樣式、功能、歷史、材質品位、著錄等。
印章:材質、用法、內容、功用、傳承等
碑帖:摹本、拓本、鑒藏、偽本、傳拓、裝池、題跋等。
二,書體文化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章草、今草、楷書、行書、篆刻等。
又:“大書”,飛白,古文,奇字,“八體”“六書”等。
三、載體文化
甲骨、鐘鼎、摩崖、刻石、碑碣、帛書、簡書、尺牘、磚文寫經、絹本、紙本等。
四、書寫文化
執筆、運筆、結字、用墨、篇章、用格、臨幕,以及篆法、隸法、草法、楷法等。
五、應用文化
不同用途的幅式及書寫要求,中堂、條幅、對聯、斗方、橫幅、牌匾、條屏、扇面、圓、手卷、冊頁、書稿、批注、信箋、帳幔、拜帖、契約以及榜書、展覽、饋贈、潤格、題款等。在應用文化中,還要特別提到裝裱。
六、鑒賞文化
包括論述、鑒賞、批評、著作、法書、名家、品位、語匯等等。這里的幾十項內容,有的已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筆墨的制作;有的已經和正在失去使用價值,如甲骨簡牘;有的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形態,如墨、拜帖;有的則有待進一步闡釋開發,如鑒賞語匯。在書法教育中,這些都是書法文化的基本內容,課上未必都講,但都是與書法直接相關的。舉個例子。當代書風對“寧拙勿巧”觀視為圭臬。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說文》說:“巧,技也。”《老子》言“絕巧棄利”。這里的巧是作偽亂真之意?!抖Y記·月令》:“毋或作為淫巧。”這里的淫巧,指的是過而奇,過則偽,奇則怪。這些用到書法上,就是不要過于逞技,不要做作,不要失去書寫的本真。那什么是拙呢?唐朝竇蒙在《述書賦語例字格》中解釋說“不依致巧日拙”。意思是說,不要考慮技藝的事,順其自然,就是拙。所以,拙的最通俗解釋應是自然書寫而不為技巧而技巧。所謂繼承,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搞明白,傳下去。
講到繼承性,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創新問題。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動力,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所以各行各業、各個方面都講創新,如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方法創新、工作創新、社會創新等等。這個創新一旦引入了書法,問題便來了。怎么創新?工具不能創新,文字、字體不能創新,載體、法度不能創新,所以就在行為上、形式上玩起了花樣,吼書、射書、反書、空心書等,變成了雜要。許多已經遠離了書法、書藝、書道的內容,都給自己戴上了創新的帽子。再不成,在形式上拼拼接接,留個毛邊,弄個雜色炫人眼目,也便充得創新了。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教育而言,首先是把優秀的文化傳統繼承下來。學還沒學好,談什么創新?況且,書法至今,或無創新可言。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