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基礎
時間:2022-09-27 20:38:29
書法基礎
書法教育要把書寫的最基本要領、技巧講明白,練習好,讓學生初步掌握。顯然,這個基礎是從如何執筆、如何運筆、如何結字、如何成章、如何用墨開始的。這些是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以執筆為例。古人總結了五個字,叫撒、押、勾、格、抵,說的是五個手指與筆桿形成的關系和體現的作用,稱為“拔鐙法”。所有寫字的人都要從如何執筆開始,這是第一個門檻,誰也繞不過去,這自然是最基本的了。為什么稱“撥鐙法”呢?要講清楚,但絕不是所有人都能講清楚,說明白。因為到南唐后主李煜那里,在五字之后又加了“導、送”二字,變成了七字,便弄得混亂不清了。其實問題出在那個“鐙”字上,有人理解為馬鐙之鐙,而本義是“燈”。古時“鐙”“燈”二字通用,撥鐙即是撥燈,燈的簡化字寫作燈,是用五個手指持燈釬挑燈芯的姿勢動作。這個說明白了,還要講到指實、掌虛、筆正、腕活之類。何謂指
實?用多大力為實?其實也是很難說清楚的,沒辦法定量。大家常講的一個例子是王獻之小時候練字,王羲之在身后偷偷地抽他的筆桿的故事,以筆桿不能從手中抽出為實。如果做個實驗,對于那些書法大家而言,偷偷抽筆,也是能夠抽出的。抽不出不叫“實”,而叫“死”。筆握死了,字畫不能活。那什么是實呢?在握住與抽不出之間,個中力道,恐怕要認真領會才能味得。因為執筆的目的是寫字,只要寫字時每個手指都能發揮作用,也便可以認為是“實”了。問題又來了,寫字時是以指運筆還是以腕運指呢?這一個如何執筆,便還要講下去。所以,最終可能要落到“法無定法”上。法是有的,那是要領、規范、要求、做法,但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差異,是不固定的,不會干篇一律,要根據不同的條件、因素變化。而執筆的核心,是以手執筆,以腕帶筆,以心運腕的過程,這才是執筆要強調的核心。清朝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中專有執筆一卷,列出“撥鐙法”之外的十幾種執筆法,并有執筆圖,足見這并不是一成不變之法。
對于書法學習而言,執筆無疑是最基礎的,而運筆之法,結字之法,篇章之法,用墨之法,同樣是基礎性的,所以都要講。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講明白,把這些基本的要領弄清楚,達到能寫會用的程度。
書法教育要把書寫的最基本要領、技巧講明白,練習好,讓學生初步掌握。顯然,這個基礎是從如何執筆、如何運筆、如何結字、如何成章、如何用墨開始的。這些是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以執筆為例。古人總結了五個字,叫撒、押、勾、格、抵,說的是五個手指與筆桿形成的關系和體現的作用,稱為“拔鐙法”。所有寫字的人都要從如何執筆開始,這是第一個門檻,誰也繞不過去,這自然是最基本的了。為什么稱“撥鐙法”呢?要講清楚,但絕不是所有人都能講清楚,說明白。因為到南唐后主李煜那里,在五字之后又加了“導、送”二字,變成了七字,便弄得混亂不清了。其實問題出在那個“鐙”字上,有人理解為馬鐙之鐙,而本義是“燈”。古時“鐙”“燈”二字通用,撥鐙即是撥燈,燈的簡化字寫作燈,是用五個手指持燈釬挑燈芯的姿勢動作。這個說明白了,還要講到指實、掌虛、筆正、腕活之類。何謂指
實?用多大力為實?其實也是很難說清楚的,沒辦法定量。大家常講的一個例子是王獻之小時候練字,王羲之在身后偷偷地抽他的筆桿的故事,以筆桿不能從手中抽出為實。如果做個實驗,對于那些書法大家而言,偷偷抽筆,也是能夠抽出的。抽不出不叫“實”,而叫“死”。筆握死了,字畫不能活。那什么是實呢?在握住與抽不出之間,個中力道,恐怕要認真領會才能味得。因為執筆的目的是寫字,只要寫字時每個手指都能發揮作用,也便可以認為是“實”了。問題又來了,寫字時是以指運筆還是以腕運指呢?這一個如何執筆,便還要講下去。所以,最終可能要落到“法無定法”上。法是有的,那是要領、規范、要求、做法,但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差異,是不固定的,不會干篇一律,要根據不同的條件、因素變化。而執筆的核心,是以手執筆,以腕帶筆,以心運腕的過程,這才是執筆要強調的核心。清朝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中專有執筆一卷,列出“撥鐙法”之外的十幾種執筆法,并有執筆圖,足見這并不是一成不變之法。
對于書法學習而言,執筆無疑是最基礎的,而運筆之法,結字之法,篇章之法,用墨之法,同樣是基礎性的,所以都要講。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講明白,把這些基本的要領弄清楚,達到能寫會用的程度。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