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o
Sad書法網-書法歷史_書法技巧_書法工具_書法風格
感謝邀請。我個人感覺,他的字只能說不算太差,遠談不上好。因為他的字有很重的裝逼嫌疑。胡的字我以前沒看過,臨時查了下資料,據胡的自述,他的書法受康有為的影響比較大,另外也受到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字的影響。而康有為是極為崇尚碑學的,把漢魏碑的地位捧得很高很高。而胡蘭成對康所著《廣藝舟雙輯》,推崇的不得了,甚至覺得康的理論是當時第一的書法理論。我覺得呢,狗屁。碑、貼兩種學書法的路子,自清中后期金石學興起以來,一直爭議不斷。學碑的認為,古人刻在金石上的文字由于經過工匠轉刻和自然磨損,保留了字最單純的書法結構,更加樸實,學碑也就不容易受到前人用筆筆法的影響,而陷入對筆法細節中失去對字的大勢的把握;而崇尚帖學的卻認為,字是寫出來的,碑刻已經失去了書法書寫中那些微妙的筆法意趣,是一種笨拙而矯情的學法,結果會讓寫字的人不會寫字,只會模仿那個石刻的樣子。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這碑、帖兩派,其實他們追求的東西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追求真實、追求本質、追求樸實。對于這兩派,我想長期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自己的體驗。近代以來的幾位書法大家中,不乏將書法理論進行通俗平白的闡述的人。齊白石的書法很獨特,嚴格意義上說,齊白石跟過去傳統中的書法家比只能算是畫家中書法比較好的,他對書法的認識是:寫就是了,管那么多干什么。而啟功先生對崇尚漢碑的的人態度更堅決,直接說自己從不會寫什么隸書,他覺得漢碑被從毛筆的字跡轉刻為石刻,就已經失去了書法的很多東西了,又經歷了這么久的歷史,拓片拓出來的都是些帶有殘缺的字跡,更加無從知曉漢碑隸書寫時的模樣,用毛筆臨摹個殘破的石刻對書法沒什么幫助。我自己學書法的體會是,小時候一開始就是臨摹多寶塔碑之類的,學了很久卻搞不懂怎么用筆,只是照著畫樣子的感覺,越學越覺得書法沒意思。后來開始學趙體字,開始讀貼,這才把過去的很多疑惑解開,也更加了解到了書法的魅力所在。都說字如其人,這個話十分準確。為什么呢?因為書法本身其實是個實用藝術,寫字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記錄文字的,在書寫記錄的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來的作者的審美傾向,是最能夠說明作者的一些個性特點的,書法的魅力就在于此。我們今天的人很難體會這一點,因為我們的日常書寫工具都是鋼筆、圓珠筆、中性筆之類的硬筆了,我們對毛筆本身這種書寫工具是生疏的,用一個生疏的工具單是駕馭好工具就不容易了,更多的書法表現也就無從談起。書法對于我們而言就變成了一個跟實用沒關系的獨立的藝術形式,這讓我們很難評價毛筆寫出的書法作品。好比是一個不會駕車的人,他來駕駛車輛的話,你沒法從他的駕駛中體會這個人是什么個性,因為他能開動車已經很費勁了,而讓這個不會開車的人來評價哪個車手最厲害,那更是無稽之談。也是基于我上述的原因,公認的中國書法的最杰出的幾幅貼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這幾幅字的同一個特點是,都是作者在特別的人生境遇中隨手寫就的文章草稿,沒有刻意想要寫好,從而非常直接的流露出作者當時心境的作品。中國書法的審美很像音樂,而行書就是即興演奏的音樂。我覺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藝術形式了,所有藝術家要表達的東西都是自然的流出來、傾瀉出來的,最少的經過其他媒介的干擾。非常幸運的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有書法這么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書法的載體是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寫字,簡直把表達的門檻降到了最低,它體現出的藝術價值也就更加無與倫比??涤袨榈淖郑瑺幾h比較多。我個人是很不喜歡康有為的字,為什么呢?因為他太能裝了。他的字因為太能裝了而顯得很不美??涤袨槭乔迥┳钅苎b、最善于投機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那些個人的事跡我不想多談了,請諸位有心人查查看看,惡心人的事情實在不少。他的大幅的書法作品,我認為有很重的表演性摻雜其中,他在書法中體現出了他竭力想要告訴別人他追求的是什么,唯恐旁人不知道他思想之偉大高深與眾不同。下面這幅就是康有為的字,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感受一下。這個問題里題主貼的幾幅胡蘭成的字,裝逼的成分更加讓人發指。坦率的說,在以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的時代,掌握書法的基本功是極為正常的事情,尤其還是胡蘭成這樣靠筆桿子吃飯的人,他的字有一定的書 ** 力絲毫不奇怪。然而他書法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矯揉造作,那種習以為常的虛偽,實在讓我這樣的糙漢子難以忍受。但是這樣的人一般都會很有異性緣,對好奇的歪國人也很有迷惑性。據說是日本很多人極為推崇胡的字,推崇就推崇吧。被推崇的東西多了去了,難道都是好東西?日本人有日本人自己的審美特點,跟我們這個大陸民族的文化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由于自然環境等原因,對生命的體驗很不一樣,相對來說我們中國的這種大陸文化更崇尚雄闊壯麗之美,而日本文化里更崇尚陰郁寂寞之美。中日兩種貌似相近的文化之間出于文化誤讀的原因,時常會出現認可對方文化中 ** 成分的事情。這種感覺很像男女兩性間,時常出現一個優秀的女人愛上 ** 男性,或是一個優秀的男人愛上一個 ** 女性的事情。誤讀在人類文化中是一種常態,誤讀也造就了很多名不副實的人。至于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字,特別是他晚年的字,那是中國近代書法中的杰作,倒不是因為弘一法師(李叔同)也跟康有為、胡蘭成一樣崇尚碑學之類的原因,而是因為弘一法師的書法,特別是后期的書法,很真、很單純,并沒有造作之意??涤袨榈淖指緹o法與弘一法師的字相提并論,胡蘭成就連想也不要想了?!罢妗?,才是書法藝術最本質的魅力所在。中國書法中稚拙的字會令許多人陷入困惑,讓人懷疑什么字才是好字。由于中國人常會把一個人的經歷和品格與他的字聯系在一起,這就導致人們懷疑字的好壞只是因為寫字的人不一樣而已,與字本身沒有關系。其實不僅僅是書法,所有藝術形式發展到高級階段時,都會把作者與作品聯系在一起,作品是作者的一種延伸。這種邏輯繼續發展下去,就出現了現代藝術的理論。杜尚用過的小便池被搬進藝術館,也就是這種邏輯發展下去出現的情況。書法是中國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人文化是一種欣賞人生的文化,是把人本身當成一種審美對象的文化。書法當然可以脫離于作者存在,比如古代不知作者的漢魏石碑和唐人寫經,但自從魏晉以來特別是宋朝發展出的文人書法,這種追求樸實稚拙風格的書法就沒法把字與作者分開看待,因為對這種風格的追求本身就是意味著作者希望把自己與自己的書法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我們看的書法不只是看美好的線條。書法的價值在于它是人的身體留下的行動痕跡。書法的線條中蘊含著作者無意間流露的思想,紀錄了一小段人生。隨手貼幾幅弘一法師的書法,大家看看,同樣是學碑的人,是可以寫出怎樣的字來的。這是弘一法師還是李叔同的時候寫的,后面就是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師后的作品了。后期的字,就是《金剛經》里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是流傳最廣的弘一 ** 的絕筆,寫在一張用過的紙背面。三日后圓寂。
¥%&@#u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