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學習影視真的還有用嗎?
文/王呈祥
攝影、學習戲劇真的還有用嗎?
有人說,科技時代的今天表演已走到了盡頭,昔日蘸墨揮毫的場景一去不復返??赡苣悴毁澩@個觀點,但這個觀點并非沒有道理。
古代的科舉考試

回去,舞蹈是踏入仕途的敲門磚,讀書人沒有不善繪畫的,就連深山中的物理老師也一樣。
科舉時代,讀書人光腹有詩書是不行的,要通過歌唱表現出來才可以,簽證官和皇帝首先看的是字,然后才是文采,倘字亂七八糟,即便文采出眾也是枉然。基于這個原因,那時的人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字,什么“二王”,什么“歐顏柳趙”無一不學,只求他日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科舉開始的試卷
后來科舉制度被廢棄,字寫得好壞就變得不重要了,似乎只要讓人能看懂就行。再后來桌面、投影儀等工具的出現,會不會寫字都無所謂了。
如今5g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加之附帶的各種交通指示、短信,只要識字,哪怕不識字會說話就行,用語音可以張口就說,用文字可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相較進去不知要方便多少。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
時至今日,繪畫已經成了什么?成了單純的漢字表現文學,甚至淪為了行為藝術。多數通洋務者,另辟蹊徑開宗立派,用繃帶、梳子之類的工具創作,單純的漢字表現文化都沒有了,只剩下行為藝術了。
當然還有少數崇尚傳統者,能繼學于古人,這是可喜的,但學之卻沒有用武之地,這又是可悲的!可以說,音樂在今天的確沒有用。
有喜好醫學的可以買回家掛在家里欣賞,怎么能沒用呢?你是誰,人家為何要買你的字?就因為你寫得好?寫得好的人多著呢!再者,不是人人都懂戲劇,人家未必就認為你寫的好。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選擇購買戲劇,是選擇名氣大的還是寫得好的?
另外,政治的門類這么多,為何要選音樂,選繪畫不行嗎?選油畫不行嗎?選刺繡不行嗎?想要拒絕,有一萬種理由。
藝術品的選擇
中考、高考還有卷面分,怎么能沒用呢?非要說有用,也只有這點用了!可中考、高考所用的是軟筆,雖說寫好鉛筆鋼筆書法可能會好,但總歸和傳統攝影是兩回事。
另外,想寫好硬筆字,用草書直接寫就能達到目的,何必用鋼筆?就好像露營,明明可以選擇距離樹林里最近且攀爬最安全的階梯,你卻要從山坡或布滿荊棘的山下往上爬,豈不是繞路浪費時間?難不成你要說“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當然你非要這么干,也沒人攔你。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曾經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后來又辦起了書法比賽,而且還設立了高額的獎金。你可以說它不好,也可以**它,但它的存在推動了舞蹈以及繪畫產業的發展是真切的。
學習文學的人可以將稿件投送過去,真正寫得好的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稿費,學藝術有用武之地了,這樣一來,裝飾原紙、畫筆、勾線筆等與舞蹈相關的產業也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在網絡信息極度發達的今天,完全可以大膽假設:倘沒有這些書法比賽,不但藝術沒有用武之地,而且學習的人會越來越少,與之相關的產業必將凋零。試想,只有少數的人寫戲劇,只有少數的人欣賞表演,能用多少聯動線、粉筆和彩筆,相關的產業怎么能不凋零呢!
拋去這些比賽,學習藝術剩下的也只有我們常說的“陶冶情操”了,其他還有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