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書法
時間:2022-06-26 13:59:27
由滿族建立的清王朝對書法十分重視。早期的皇帝多喜愛書法,如康熙、乾隆等不但喜愛,而且在書法上還有一定造詣,這為書法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清代的書法大致可分為崇帖學和崇碑學兩個時期。崇帖學時期是清初沿襲明朝盛行帖學的風尚而來的。康熙喜歡董其昌,乾隆喜歡趙孟顏,兩人的書法在清初地位極高,人人爭而學之,一時帖學盛行。嘉慶之后,由于考據(jù)之風興起,碑石出土漸多,帖學由盛而衰,碑學逐漸興起。清代的碑學開始指的是魏碑,后來擴大到包括南朝在內的六朝碑版、秦漢刻石。碑學的興起為清朝書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各體各派的書法面貌一新。何紹基、錢洋、鄧石如、趙之謙、鄭夔、金農等在楷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篆書,出現(xiàn)了鄧石如、楊沂孫、錢坫等名家。隸書,出現(xiàn)了陳鴻壽、尹秉綬、桂馥等一大批大家。
秦漢以來,書法理論研究雖然代不乏人,但多以研究書寫技法為主,無多建樹。清代的書法理論研究一改傳統(tǒng)之風,研究書法的流派風格,評價書法作品的品位,考證歷代碑帖的真?zhèn)?,探索書法發(fā)展的新途徑,取得了空前的成果。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揖》、萬經的(分隸偶存》、周靖的《篆隸致異》、倪濤的《六藝之一錄》等書法理論著作都有很多精辟獨到的見解,為推動清代書法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書法理論一直到現(xiàn)在,對我們的書法研究和書法創(chuàng)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清朝書法名家很多(清朝書法家有哪些?),這里只將有代表性的書家進行簡要介紹。劉墉,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官至東閣大學士。早年學董其昌,中年學蘇軾,晚年學鐘繇、顏真卿,功力頗深。其字用是厚重,貌豐骨勁,很有特色。包世臣評:“近世小真書,以諸成第一。”有《清愛堂帖》石刻傳世。
何紹基,字子貞,湖南道縣人,官至四川學政。書法學顏真卿, 并參以魏碑《張玄墓志》及唐歐陽詢、李邕筆法,遒勁峻拔,別具風格。傳世墨跡有《西苑集圖集》《黃庭經》等。
伊秉饅,字組似,號墨卿,福建寧化人,官至揚州知府。最擅長篆隸,筆法勁健沉著,筆勢偏方,長于布白,善于平正而有變化地組織筆畫,造成博大的氣勢。
鄧石如,字頑伯,號完白山人,杭州人。少年就好刻石,后云游天下,臨慕秦漢碑刻,各種書體俱佳,尤以篆書造治最深,世人評其為李斯、李陽冰之后第一人。其書法特點:點畫凝練舒暢,結構沉健爽朗,作品氣勢磅礴,用筆揮灑自如,開創(chuàng)了小篆的新局面。篆書作品有《白石草堂記》《弟子職》等,都是傳世之作。

錢坫,字獻之,號十三,上海人,官乾州州判。篆書宗法李斯、李陽冰,沉著蒼勁,極具功力。晚年右手殘,改用左手寫字,仍然出類拔萃。
清代書法家眾多,還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錢灃、包世臣、鄭燮、傅山、朱耷、金農、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沈曾植、康有為等,都是在書法藝術上有很深造詣的書法家。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書法藝術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造就了不計其數(shù)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創(chuàng)造了大批的著名作品和書法理論專著。作為書法簡史,因為篇幅所限,我們只能做一般性介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講得太深,同學們要想更多地了解書法史,需要進一步學習書法史專著,也需要增加哲學、歷史、宗教、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書法修養(yǎng),以達到學習、研究書法的目的。
秦漢以來,書法理論研究雖然代不乏人,但多以研究書寫技法為主,無多建樹。清代的書法理論研究一改傳統(tǒng)之風,研究書法的流派風格,評價書法作品的品位,考證歷代碑帖的真?zhèn)?,探索書法發(fā)展的新途徑,取得了空前的成果。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揖》、萬經的(分隸偶存》、周靖的《篆隸致異》、倪濤的《六藝之一錄》等書法理論著作都有很多精辟獨到的見解,為推動清代書法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書法理論一直到現(xiàn)在,對我們的書法研究和書法創(chuàng)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清朝書法名家很多(清朝書法家有哪些?),這里只將有代表性的書家進行簡要介紹。劉墉,號石庵,山東諸城人,官至東閣大學士。早年學董其昌,中年學蘇軾,晚年學鐘繇、顏真卿,功力頗深。其字用是厚重,貌豐骨勁,很有特色。包世臣評:“近世小真書,以諸成第一。”有《清愛堂帖》石刻傳世。
何紹基,字子貞,湖南道縣人,官至四川學政。書法學顏真卿, 并參以魏碑《張玄墓志》及唐歐陽詢、李邕筆法,遒勁峻拔,別具風格。傳世墨跡有《西苑集圖集》《黃庭經》等。
伊秉饅,字組似,號墨卿,福建寧化人,官至揚州知府。最擅長篆隸,筆法勁健沉著,筆勢偏方,長于布白,善于平正而有變化地組織筆畫,造成博大的氣勢。
鄧石如,字頑伯,號完白山人,杭州人。少年就好刻石,后云游天下,臨慕秦漢碑刻,各種書體俱佳,尤以篆書造治最深,世人評其為李斯、李陽冰之后第一人。其書法特點:點畫凝練舒暢,結構沉健爽朗,作品氣勢磅礴,用筆揮灑自如,開創(chuàng)了小篆的新局面。篆書作品有《白石草堂記》《弟子職》等,都是傳世之作。

錢坫,字獻之,號十三,上海人,官乾州州判。篆書宗法李斯、李陽冰,沉著蒼勁,極具功力。晚年右手殘,改用左手寫字,仍然出類拔萃。
清代書法家眾多,還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錢灃、包世臣、鄭燮、傅山、朱耷、金農、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沈曾植、康有為等,都是在書法藝術上有很深造詣的書法家。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書法藝術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造就了不計其數(shù)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創(chuàng)造了大批的著名作品和書法理論專著。作為書法簡史,因為篇幅所限,我們只能做一般性介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講得太深,同學們要想更多地了解書法史,需要進一步學習書法史專著,也需要增加哲學、歷史、宗教、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書法修養(yǎng),以達到學習、研究書法的目的。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