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的人生道路和書法成就的故事
王鐸的人生道路和書法成就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石樵、癡庵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入翰林,授編修 【清代書法家www.shufaai.com】,歷任少詹事、經筵講官等職。清兵入關后,王鐸到南方任福王弘光朝東閣大學士。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入江寧,王鐸與禮部尚書錢謙益同出投降,走著與趙孟頫同樣的道路。順治三年,仕清,任《明史》副總裁。順治六年,為禮部左侍郎,后任禮部尚書。順治九年以病歸里,卒,謚文安。王鐸是明末清初一位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因入清后為官,時人非議,對他的書名不無影響。
王鐸的書法受《淳化閣帖》的影響很大。他在《宋拓〈圣教序〉跋》中說:“《淳化閣帖》《集王羲之圣教序》褚遂良摹本《蘭亭序》,是與我晝夜相伴的法帖。”他從《淳化閣帖》中,臨習了王羲之、王獻之以及其他名家的書法作品。王鐸到晚年名氣很大,仍然堅持臨習古代法帖,自稱“一日臨帖,一日應付索書者的請求”,也許他是想通過這種辦法保持與古代書家文化精神上的交流,使自己在書法創作中不斷吸收古代書法的精髓。

王鐸的書法諸體皆備,楷書師法鍾繇、顏真卿,既端莊平穩,又靈巧俊秀。行草書學王羲之、王獻之,又吸取米芾之長,其師承與董其昌相近,卻形成迥然不同的風格。董其昌崇尚柔媚秀逸,王鐸卻以“蒼郁雄暢”取勝。梁巘(讀作yǎn)《評書帖》指出他的用筆特點是:“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他既學米芾,以圓轉的篆書筆意來寫轉折,顯得沉著含蓄,又時用折鋒,增添剛健之勢。他的行草書在結體、章法上也頗具特色,字形奇險,或東倒西歪,或頭重腳輕,章法大小錯落,疏密相間,不平衡的字通過字與字之間和諧的安排求得平衡,縱而能斂,險中見正,形成跌宕起伏、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王鐸傳世墨跡較多,代表作有《過訪帖》《行書五律
詩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草書杜甫詩卷》《草書詩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