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書的基本技法
時間:2023-01-24 17:20:54
1、“側”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現
但側的寫法又不僅如此王羲之筆勢論云: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鶚口,尖如鼠屎如斯之類,名稟其儀,但獲少多,學者開悟。書法思考就米芾作品中常見的側法作以總結,以求教于方家。
2、露珠點
3、引天應地點
逆鋒起筆下按,折筆向左,頓而提鋒左下帶出,多為橫勢,起收均有纖絲
4、杏仁點
裹鋒左下按,頓而圍轉提筆向右上方回鋒收筆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與露珠點呼應
5、平點
搭鋒平按,向右下方略頓,回鋒收筆此點多代替短橫用之
6、右趯點
逆鋒入筆,向左下按繼而折筆蹲鋒趯出,與下一畫成呼應關系
1、纖絲牽連橫
裹鋒逆入,起筆形成纖絲,收筆向上翻挑與次筆畫呼應。這種筆法多出現于米芾的尺牘作品中,起筆常與上字末畫或形連或意帶。
2、 圓頭下頓橫
逆鋒圓筆入,提筆右上,收筆略頓牽出下一筆。在書寫的過程中,起筆處有時略露纖絲痕跡。
3、 大頭橫
起筆發力由大及小,橫畫頭重尾輕。具體又分為中鋒逆入和側鋒入筆兩類。
4 、扁擔橫
起筆或藏或露,收筆略頓,不與下筆形成連帶關系。其特點是,中間纖細兩端粗重,狀如扁擔。
5、 呼天喊地橫
起筆裹鋒逆入,收筆順勢帶出,形成兩個相反的鉤角。
6 、大頭下鉤橫
起筆粗重,驟然提筆上行至尾端,順勢向下帶出鉤來。
7 、平頭下鉤橫
橫畫整體上發力均勻,起筆或藏或露,收筆向下帶出鉤來。
8 、尖頭上挑橫
側鋒入筆,水平方向平動頓筆后提筆上行翻挑。因橫畫中段頓筆早晚及發力大小各異,形態上也就有所差別。
9 、尖頭橫
起筆尖利,收筆護尾,形狀略短,小者近似于平點。
10、 梭子橫
起筆收筆迅猛,發力在橫畫的中間,故而兩端尖細,中間粗重,形似梭子狀。
11 、鐵杵橫
此橫注重藏頭護尾,粗細幾無變化,金石氣息濃厚。
裹鋒起筆,圍轉向右下行而頓之,稍駐即提筆向左上方回鋒收筆與楷法略有不同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