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書法能力
時間:2022-09-07 20:29:53
提高書法能力
《綱要》中提到了兩種能力:一是相對技法而言的書寫能力,是相對書法藝術而言的審美能力。前者強調“寫”,后者強調“賞”。前者是動手能力,光學習了、知道了用筆的技巧是不夠的,還要在書寫實踐中學以致用。學習技法不是目的,提高書寫能力才是目的。對于硬筆,《綱要》中說:“學習正確的運筆方法,逐步體會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感覺,逐步感受硬筆書寫中的力度、速度變化,逐步體會鉛筆、鋼筆的書寫特點。”書寫中的“萬度”,就是按筆時用多大勁兒的問題,不能太輕或大重,要適度,這只能在書寫過程中感受。書寫中的“速度”變化,是快與慢的問題,要在感受與把握中從生疏到熟練,逐步提高書寫速度。毛筆比硬筆的難度更大,三、四年級要求初步掌握起筆、行筆、收筆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級,要求比較熟練地掌握毛筆運筆方法,能體會提按、力度、節奏等變化;到了初中,則要求“力求準確”地臨摹楷書的經典碑帖了。很明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進階過程,通過書寫的訓練,達到提高書寫能力的目的。
審美能力是另一種能力,是在對書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認識或實踐之后,對漢字、對經典作品、對藝術創作的感知過程。對于硬筆而言,《綱要》只提出了力求書寫美觀的要求,因為硬筆主要是實用的。對于毛筆就不同了。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先要了解和欣賞書法作品中的幅式,如條幅、斗方、楹聯等,顯然,這是從外在的裝裱形式入手的一種欣賞路徑。每一種幅式的出現和應用,都有其文化淵源和使用要求,這也是書法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便要了解和欣賞篆、隸、草、楷、行字體的演變過程和不同字體之美了。到了初中、高中,則要對最具代表性的書家和作品進行欣賞,認識書法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所以,如果說寫是一個提高自身
的運用能力、實踐能力乃至創造能力的過程,那么,賞則是一個提高眼光、視野、境界、品位的過程。沒有書寫能力,就失去了書法教育的實踐價值,沒有欣賞能力,就失去了書法藝術的文化價值:寫得好了,體會深了,自然會促進欣賞、審美能力的提高;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提高了,也必然會促進書寫能力提高,提高藝術品位和境界,激發對書法文化和藝術的追求動力。
《綱要》中提到了兩種能力:一是相對技法而言的書寫能力,是相對書法藝術而言的審美能力。前者強調“寫”,后者強調“賞”。前者是動手能力,光學習了、知道了用筆的技巧是不夠的,還要在書寫實踐中學以致用。學習技法不是目的,提高書寫能力才是目的。對于硬筆,《綱要》中說:“學習正確的運筆方法,逐步體會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感覺,逐步感受硬筆書寫中的力度、速度變化,逐步體會鉛筆、鋼筆的書寫特點。”書寫中的“萬度”,就是按筆時用多大勁兒的問題,不能太輕或大重,要適度,這只能在書寫過程中感受。書寫中的“速度”變化,是快與慢的問題,要在感受與把握中從生疏到熟練,逐步提高書寫速度。毛筆比硬筆的難度更大,三、四年級要求初步掌握起筆、行筆、收筆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級,要求比較熟練地掌握毛筆運筆方法,能體會提按、力度、節奏等變化;到了初中,則要求“力求準確”地臨摹楷書的經典碑帖了。很明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進階過程,通過書寫的訓練,達到提高書寫能力的目的。
審美能力是另一種能力,是在對書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認識或實踐之后,對漢字、對經典作品、對藝術創作的感知過程。對于硬筆而言,《綱要》只提出了力求書寫美觀的要求,因為硬筆主要是實用的。對于毛筆就不同了。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先要了解和欣賞書法作品中的幅式,如條幅、斗方、楹聯等,顯然,這是從外在的裝裱形式入手的一種欣賞路徑。每一種幅式的出現和應用,都有其文化淵源和使用要求,這也是書法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便要了解和欣賞篆、隸、草、楷、行字體的演變過程和不同字體之美了。到了初中、高中,則要對最具代表性的書家和作品進行欣賞,認識書法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所以,如果說寫是一個提高自身
的運用能力、實踐能力乃至創造能力的過程,那么,賞則是一個提高眼光、視野、境界、品位的過程。沒有書寫能力,就失去了書法教育的實踐價值,沒有欣賞能力,就失去了書法藝術的文化價值:寫得好了,體會深了,自然會促進欣賞、審美能力的提高;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提高了,也必然會促進書寫能力提高,提高藝術品位和境界,激發對書法文化和藝術的追求動力。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