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
時間:2022-07-02 18:15:08
章法是把單個文字組合成篇的方法,又稱“分間布白”“謀篇布局”。章法的直接指向是藝術化處理好字與字、行與字、行與行、正文與落款、落款與押印,以及黑字與白紙之間的關系,使得整體作品上下連貫,左右顧盼,疏密得體,錯落有致,揖讓呼應,氣韻貫通,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初學書法的步驟一般是先學筆畫,再練結構,后學章法。但絕大部分欣賞鑒評者總是先看整體章法,再看結構筆畫,正所謂遠看分布氣勢,近看結構姿態,細看點畫用筆。如果整體沒天沒地,無頭無尾,分間無度,疏密無方,擁擠碰撤,雜亂無章,就不愿再多看局部結構和筆畫了。所以,任何藝術品給人首先的是分布效果,然后人們才會去細看點畫用筆。
章法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評價書法藝術的重要因素,對作品的創作與成功起著巨大的作用,任何書家都會極力學習正確掌握章法布局的規律,讓作品從整體上收到布局嚴謹、規范、變化多姿的藝術審美效果,能瞬間吸引欣賞者的眼球,深入人心,攝人心魄,震越靈魂,美化心靈。
漢字點畫線條和藏法布局各異,以此為基礎,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可以構成自己獨特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獨特藝術審美神韻,自成一家。有的作品大小球密錯落其間,自然流暢,親切無間:有的作品行間茂密,左右映帶,氣勢連貫,撲面而來:有的作品空甲曠硫朗,上下呼應,叫人心曠神怡,這些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個性,抒發著作者在特定時空的存在狀態和情懷,表達著作者永遠無法重復的審美意趣。不僅別人無法重復,自己也難重復。
蔣驥在《續書法論》中說:“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仍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如王獻之的《洛神賦》,雖只有13行,由于一字中的布白,字與字的布白,行間的布白,三者處理得十分精當,給人一種筆意顧盼、起伏不斷之感,具有“一筆書”之妙趣。蔣和說“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內氣言筆畫疏密、輕重、肥瘦,若平板渙散,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有虛實、疏密、管束,接上連下,錯綜映帶,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一行不可移至第二行”,道出了一幅字章法布白的奧妙。
章法的內容一般包括章法形式和布局方法。其中,章法形式是指作品行列的形式和行距,以及字距安排的特點;布局方法主要是指一幅作品中虛與實的布置,字與字的呼應搭配,行與行之間的貫氣顧盼,落款鈐印的位置匹配等。有學者曾經概括出章法40字總則:疏密、大小、長短、粗細、濃淡、干濕、紫帶、連綿、遠近、向背、虛實、顧盼、錯落、肥瘦、首尾、氣韻、偃仰、起伏、款識、印章。
初學書法的步驟一般是先學筆畫,再練結構,后學章法。但絕大部分欣賞鑒評者總是先看整體章法,再看結構筆畫,正所謂遠看分布氣勢,近看結構姿態,細看點畫用筆。如果整體沒天沒地,無頭無尾,分間無度,疏密無方,擁擠碰撤,雜亂無章,就不愿再多看局部結構和筆畫了。所以,任何藝術品給人首先的是分布效果,然后人們才會去細看點畫用筆。
章法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評價書法藝術的重要因素,對作品的創作與成功起著巨大的作用,任何書家都會極力學習正確掌握章法布局的規律,讓作品從整體上收到布局嚴謹、規范、變化多姿的藝術審美效果,能瞬間吸引欣賞者的眼球,深入人心,攝人心魄,震越靈魂,美化心靈。
漢字點畫線條和藏法布局各異,以此為基礎,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可以構成自己獨特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獨特藝術審美神韻,自成一家。有的作品大小球密錯落其間,自然流暢,親切無間:有的作品行間茂密,左右映帶,氣勢連貫,撲面而來:有的作品空甲曠硫朗,上下呼應,叫人心曠神怡,這些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個性,抒發著作者在特定時空的存在狀態和情懷,表達著作者永遠無法重復的審美意趣。不僅別人無法重復,自己也難重復。
蔣驥在《續書法論》中說:“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仍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如王獻之的《洛神賦》,雖只有13行,由于一字中的布白,字與字的布白,行間的布白,三者處理得十分精當,給人一種筆意顧盼、起伏不斷之感,具有“一筆書”之妙趣。蔣和說“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內氣言筆畫疏密、輕重、肥瘦,若平板渙散,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有虛實、疏密、管束,接上連下,錯綜映帶,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一行不可移至第二行”,道出了一幅字章法布白的奧妙。
章法的內容一般包括章法形式和布局方法。其中,章法形式是指作品行列的形式和行距,以及字距安排的特點;布局方法主要是指一幅作品中虛與實的布置,字與字的呼應搭配,行與行之間的貫氣顧盼,落款鈐印的位置匹配等。有學者曾經概括出章法40字總則:疏密、大小、長短、粗細、濃淡、干濕、紫帶、連綿、遠近、向背、虛實、顧盼、錯落、肥瘦、首尾、氣韻、偃仰、起伏、款識、印章。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