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基本筆畫
時間:2022-07-02 13:56:35
筆畫和筆順及其間架結(jié)構(gòu)是構(gòu)成漢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寫好字,首先就要寫好筆畫。就像蓋房子要講究材料的質(zhì)量一樣,偷工減料蓋起來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寫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種不認(rèn)真練習(xí)筆畫就直接寫字的學(xué)法是不符合毛筆楷書學(xué)習(xí)規(guī)律的。王羲之說:“…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jié),如壯士之折一肱。”這充分說明了筆畫質(zhì)量與字的整體美的關(guān)系。
漢字的基本筆畫共有40余個,可分為點(斜點、豎點、左點、撤點、提點)、線(長橫、短橫、左尖橫、懸針豎、垂露豎、短豎、長斜撇、短斜撤、短平撤、豎彎撇、豎激、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橫折、豎折、撇折)、鉤(橫鉤、豎提、豎鉤、斜鉤、臥鉤、豎彎鉤、豎左彎鉤)及復(fù)合筆畫(共10個,名字略)5大類,每一類筆畫的寫法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些規(guī)律掌握起來并不難。
一、點
楷書的基本點畫概括而言有以下5種:
斜點一反捺的濃縮:
豎點一垂露豎的濃縮:
左點一右短豎的濃縮:
撇點—短斜撤的濃縮:
提點一提的濃縮。
這些點是這5個對應(yīng)筆畫的縮寫去中間行筆,接兩頭起筆和收筆,如圖所示。

二、組合點
(一)兩點水:用作左偏旁
兩點水,上為斜點,下為提點。這個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邊沿要垂直對齊,以避免提點過長占用右偏旁的空間,如圖所示。
(二)三點水:用作左偏旁
三點水,是在兩點水之間再加一個斜點,這個點應(yīng)靠近第一點并呈斜對齊,便于提點收筆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區(qū),并保證右邊沿垂直對齊,道理同上,如圖所示。

(三)相向點:用作字頭
相向點,左為斜點,右為搬點。為保證下邊沿整齊,故撇點起筆要高于斜點。
(四)順三點:用作字頭
順三點,是在相向點中間插入一個斜點,分布原理與三點水相同,注意下邊沿要整齊。
(五)相背點:用作字底
向背點,左為撒點,右為斜點,起筆平齊,注意保證上邊沿整齊。
(六)隔三點:用作字頭
隔三點,是在相向點中間插入一個豎點:整個筆畫筆順是先中間,后兩邊。
(七)四點底:用作字底
四點底,要按對稱輻射分布原理寫,左邊兩點為左點,右邊兩點為斜點;中間兩點要精小而垂,兩邊兩點應(yīng)稍長而斜:上邊沿要整齊。
(八)向心四點:用在字的兩邊
向心四點,左為兩點水,右為撒點和斜點:右下部斜點稍大。
三、長橫
長橫除了按起、行、收筆的一般規(guī)律書寫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拱形造型
左半段略向上傾斜,與水平線的夾角在5°左右:右半段在行筆剛過左半段及時壓平,收筆時自然有拱形造型。
(二)中段略細(xì)
行筆時筆鋒略提,筆畫自然變細(xì),但不可太細(xì),否則成為“蜂腰”橫病筆。
(三)收筆上方下圓
收筆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橫神采頓生;最后“轉(zhuǎn)”一定要圓,與方角形成對比,既和諧又有變化,如圖所示。

四、左尖橫
左尖橫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起筆寫點要水平,左點要尖
筆鋒調(diào)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輕到重順鋒而下(手指執(zhí)筆的輕重感要敏銳),略拉長形成左尖右圓的杏仁點。
(二)收筆仰勢上抬
反彈轉(zhuǎn)換筆鋒提起后,提鋒由下邊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與起筆下邊保持平行,最后從上邊收鋒。
(三)筆畫左低右高
與長橫略斜帶筆相同,帶筆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筆(由于平點起筆筆鋒指向已達(dá)到橫的中鋒運筆要求,故省略轉(zhuǎn)筆調(diào)鋒這一步而直接行筆),收筆后必然左低右高。
五、懸針豎
懸針豎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收鋒要在正中
收筆完成時,筆鋒要在筆畫的中軸線上,這就要求起筆轉(zhuǎn)筆時要到位,保證筆鋒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筆畫正中央。
(二)筆畫要飽滿
鋪毫行筆要寫到整個筆畫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處,方可提筆收鋒。
(三)收鋒動作小
反彈轉(zhuǎn)換動作幅度要小,寫出的筆畫才能精致利索。
六、短平撇
短平撇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角度要平
筆畫整體角度取決于帶筆方向,所以點之后要向左平緩帶筆,而不是斜下帶筆。
(二)轉(zhuǎn)筆變大
轉(zhuǎn)筆幅度加大,筆鋒由向左前轉(zhuǎn)為向右,寫成的撒自然是較平的(不需要絕對水平)。
七、豎彎撇
豎彎撇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轉(zhuǎn)彎幅度大
由起筆的垂直向下到收筆的水平向左,靠腕的靈活轉(zhuǎn)動控制筆鋒轉(zhuǎn)彎,幅度較大。
(二)鋒向要跟蹤
由于轉(zhuǎn)彎幅度大,所以轉(zhuǎn)彎時筆鋒指向也要用手指順時針捻動筆桿跟蹤調(diào)節(jié),否則易使筆畫變粗而不協(xié)調(diào)。
(三)手腕轉(zhuǎn)動和手指捻動要同步進行
行筆過程中,要保持手腕轉(zhuǎn)動和手指捻動同步進行,以使筆畫流暢自然,如圖所示。

八、斜捺
斜捺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捺腳拐彎處下方上圓
捺腳拐彎處用長橫起筆的帶、轉(zhuǎn)法,即換向時保持原來的按筆力度,水平向右?guī)ЧP,形成下方上圓的效果。
(二)捺腳既飽滿又鋒正
上一步的捺腳拐彎處的寫法是達(dá)到飽滿的關(guān)鍵一步,接著逆時針轉(zhuǎn)筆調(diào)鋒,繼而中鋒收筆,寫出的筆畫自然神完氣足,給人以美感。
九、平捺
平整的書寫位注意以下幾點。
(一)起筆用橫的點帶法
起筆用橫的點帶法:整個筆畫忌粗、長、斜,應(yīng)略細(xì)、短、平。
(二)第二段下城要長且緩,勿陡
第一段下坡要長且緩,勿健,以使筆畫開張舒展,富有氣勢。
(三)撩腳精長,上邊沿要平
捺腳處衡帶仰勢收鋒,上邊沿平整,需要注意的是,整個起筆、行筆及收筆須交代分明,沉著有力,一被三折而姿態(tài)流暢自然。
十、折
折畫的寫法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起筆折法—彈、挑、點、帶、轉(zhuǎn)
此種方法特別適合寫豎折、激折以及豎提,就是將折筆看成兩個線類筆畫的連接,如橫折可看成橫和豎的連接(豎折可看成豎和橫的連接、撤折可看成嫩和橫的連接),橫折即可寫成橫的收筆(保留“彈”和“挑”,去掉“折”和“轉(zhuǎn)”)和豎的起筆(“點、帶、轉(zhuǎn)”)的組合,同理豎折、徽折可以此類推,如圖所示。

(二)三角形法一彈、挑、折、折、轉(zhuǎn)
這種方法的關(guān)健是后三步運用折、折、轉(zhuǎn)鉤出三角形的輪廓,再調(diào)整筆鋒運筆。此法特別適合寫橫折、橫鉤、豎鉤,也特別適合初學(xué)者使用。
十一、鉤
(一)折鉤
折鉤(橫鉤、豎提、豎鉤)的書寫規(guī)律與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彈、挑、折、折、轉(zhuǎn)”5個步驟書寫,不過豎鉤應(yīng)按“彈、折、折、轉(zhuǎn)”4個步驟書寫更合理,因為如果豎鉤也寫出同豎提一樣的“腳后跟”,其效果必然難看而且拖沓累贅。豎提更適合用彈、挑、點、帶、轉(zhuǎn)法書寫。
(二)孤鉤
豎左彎鉤)的寫法同折鉤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書寫,鉤的背部多出一個拐角,因而特別難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鉤的“挑、折”兩步,這樣,寫出的弧鉤才有美感。
(三)豎左彎鉤
豎左彎鉤,切記寧駝背勿彎腰。起筆右下行,之后急轉(zhuǎn)左下行,轉(zhuǎn)彎處方圓并用,猶如駝背,但不能彎腰,無傷大雅。如寫成半圓形,猶如彎腰,則有疲軟無力之感。
(四)橫折鉤
橫折鉤的書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1.橫細(xì)折粗
橫要提筆寫,折要按筆寫,不可橫粗折細(xì)或折粗細(xì)相等。
2,鉤要弧鉤
出鉤前先畫弧,即用豎左彎鉤的寫法,不要寫成折鉤或帶后跟的鉤。
3,要有變化
橫折鉤可根據(jù)不同的字寫成長短不同的變化。如“同”“四”“句”三字對鉤的橫折長短要求就不同,要靈活處理,切勿千篇一律。
(五)橫折折撇
橫折折撇由橫折、撇折和撇組成,與橫折折鉤的折法相同。
最新內(nèi)容
與本文相關(guān)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