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
時間:2022-08-28 07:23:56
筆法講的是如何寫好一筆一畫,造就點畫線條美;結體講的是組織好一個字,造就結體美;而章法講的是如何安排好一篇一件作品,造就一種有意味的布局層次美。
章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古人稱之為經營位置,置陳布勢,也就是通篇字的寫法。章法又叫“布白”,布白體現了作品的整體效果。如果說書法藝術是無聲的音樂,那章法就是整個作品的節奏和旋律。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要知黑守白,疏密得體,顧盼生姿,揖讓有致,把整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節奏感展現出來,給人以審美享受。
清代書法家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本書此處談到的章法更是書法藝術審美欣賞的整體觀。我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總是首先感受到通篇黑白大小虛實的效果。書法中點畫線條的運動是一個連續過程,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全篇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
書法創作中,一氣呵成的“一筆書”講的并不是全篇每個字都連在一起,而是指氣脈連貫,即筆不連也要意連,在點畫線條的運動中形成各種空間,在布黑中也在布白。計白當黑、層次分明的章法實質上就是對空間的黑白虛實進行整體的藝術處理。它雖然是靜止的造型,但像音樂和舞蹈一樣,仍然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按一定的序列和程式用一定的手段一氣呵成,做到上下有呼應,左右有承接。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的構想,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書家的任務就是要憑借行氣和章法的節奏溝通自然和人的情感。
紙有大小之別,款式有中堂、條幅、橫幅、對聯、匾額、扇面、方形、圓形之分,布勢有橫排、豎寫、斜作、隨曲之分,簽題烘托,印章點綴,都是作品結構組成的整體程序。
章法美首先表現為通篇文字位置的擺放和經營,上下啟承,左右顧盼,總體分布有秩序,既不能沒有法度,又不能刻意死板。整體上要求:上留天,下留地,天大于地,左右小于上下,天地相稱,兩邊相對,四周協調,首尾呼應,轉折映帶,重心居中,大小參差,正圓方斜,起伏跌宕,疏密錯落,自然天成,錚錚然聽之有聲。
文字或縱橫成行,或縱有行而橫無列,或橫縱無行,或橫成列,縱無行:或楷、或隸、或草、或行。特別是狂草,往往是筆隨意行,字落紙上,猶如亂石鋪街,姿態各異,奇趣無窮。
章法美還表現在氣韻的貫通。字與字互相依存觀照,氣脈通透,行與行流通照應,體勢俯仰,筆意協調,對立統一,相映成趣。疏與密,大與小,放與收,斜與正,肥與瘦,方與圓,順與逆,陰與陽,向與背,直與曲,粗與細,濃與淡,燥與潤形成強烈的對比和變化,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孫過庭曾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準”,筆意顧盼,起伏連綿,方存一氣呵成之妙。蔣驥也說:“篇幅以一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仍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字外有意,字外有勢,字外有力,此章法之妙最為知言。”例如,王獻之的《洛神賦》媚趣天成,這是由于他一字中的布白、行列的布白、終篇的布白三者精當,氣勢蘊于胸中,然后流露在字里行間,不可遏止。筆意顧盼,朝向偃仰,陰陽起伏,筆筆不斷。
遠而神不離者,由于氣相連接:近而氣不促者,由于神致舒展:遠近合宜,氣韻貫通。蔣和說:“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內氣言筆畫疏密、輕重、肥瘦、燥潤,若平板散渙,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有虛實、管束、接上接下、錯綜映帶,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一行不可移至第二行”。董其昌說:“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筆者認為,看一個字要講法;看一行字要講意;看一幅字要講自然天成之神韻。
章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古人稱之為經營位置,置陳布勢,也就是通篇字的寫法。章法又叫“布白”,布白體現了作品的整體效果。如果說書法藝術是無聲的音樂,那章法就是整個作品的節奏和旋律。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要知黑守白,疏密得體,顧盼生姿,揖讓有致,把整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節奏感展現出來,給人以審美享受。
清代書法家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本書此處談到的章法更是書法藝術審美欣賞的整體觀。我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總是首先感受到通篇黑白大小虛實的效果。書法中點畫線條的運動是一個連續過程,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全篇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
書法創作中,一氣呵成的“一筆書”講的并不是全篇每個字都連在一起,而是指氣脈連貫,即筆不連也要意連,在點畫線條的運動中形成各種空間,在布黑中也在布白。計白當黑、層次分明的章法實質上就是對空間的黑白虛實進行整體的藝術處理。它雖然是靜止的造型,但像音樂和舞蹈一樣,仍然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按一定的序列和程式用一定的手段一氣呵成,做到上下有呼應,左右有承接。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的構想,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書家的任務就是要憑借行氣和章法的節奏溝通自然和人的情感。
紙有大小之別,款式有中堂、條幅、橫幅、對聯、匾額、扇面、方形、圓形之分,布勢有橫排、豎寫、斜作、隨曲之分,簽題烘托,印章點綴,都是作品結構組成的整體程序。
章法美首先表現為通篇文字位置的擺放和經營,上下啟承,左右顧盼,總體分布有秩序,既不能沒有法度,又不能刻意死板。整體上要求:上留天,下留地,天大于地,左右小于上下,天地相稱,兩邊相對,四周協調,首尾呼應,轉折映帶,重心居中,大小參差,正圓方斜,起伏跌宕,疏密錯落,自然天成,錚錚然聽之有聲。
文字或縱橫成行,或縱有行而橫無列,或橫縱無行,或橫成列,縱無行:或楷、或隸、或草、或行。特別是狂草,往往是筆隨意行,字落紙上,猶如亂石鋪街,姿態各異,奇趣無窮。
章法美還表現在氣韻的貫通。字與字互相依存觀照,氣脈通透,行與行流通照應,體勢俯仰,筆意協調,對立統一,相映成趣。疏與密,大與小,放與收,斜與正,肥與瘦,方與圓,順與逆,陰與陽,向與背,直與曲,粗與細,濃與淡,燥與潤形成強烈的對比和變化,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孫過庭曾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準”,筆意顧盼,起伏連綿,方存一氣呵成之妙。蔣驥也說:“篇幅以一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仍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字外有意,字外有勢,字外有力,此章法之妙最為知言。”例如,王獻之的《洛神賦》媚趣天成,這是由于他一字中的布白、行列的布白、終篇的布白三者精當,氣勢蘊于胸中,然后流露在字里行間,不可遏止。筆意顧盼,朝向偃仰,陰陽起伏,筆筆不斷。
遠而神不離者,由于氣相連接:近而氣不促者,由于神致舒展:遠近合宜,氣韻貫通。蔣和說:“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內氣言筆畫疏密、輕重、肥瘦、燥潤,若平板散渙,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有虛實、管束、接上接下、錯綜映帶,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一行不可移至第二行”。董其昌說:“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筆者認為,看一個字要講法;看一行字要講意;看一幅字要講自然天成之神韻。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