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與黃庭堅書法
在我小時候,曾創造過一種書風,長臂長腿很夸張,但長輩馬上就批評我,這樣寫字是一種壞習氣,是一種耍小聰明,因此我就沒有再寫這種風格。后來,我看到了黃庭堅書法,看到他的字就是長臂長腿的樣子,由于訓誡在先,所以對黃庭堅就持一種不太積極的態度。
在書法宋四家中,黃庭堅是脫離王羲之最遠的,如果說他是“野路子”,并不為過。這種書風應是趙孟頫堅決反對的,因為它幾乎脫離了文人書法的底線,書法史就是文人書法史,而王羲之就是文人書法的代表,背離王羲之就是背離正統,但由于黃庭堅是大文人,所以他的“野路子”還是被后人承認,尤其是當代,追求個性的時代很喜歡黃庭堅書法。
如果把王羲之比喻成足球中的馬拉多納,把黃庭堅比成馬特烏斯,那么一個踢球的人去學馬拉多納,他就是以球王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果他學馬特烏斯,即便學得再深入也只是個球星,不會是球王。學書法也是這樣,即便你不學王羲之,也要了解王羲之,只要深入了解王羲之,就會越來越覺得黃庭堅書法是一種任性的小兒科。學習野路子的書法,有一種結果,就是最后無法再探索下去,會走到頭。但研究王羲之就不會這樣,王羲之是一個寶庫,可以供你長久挖掘。
黃庭堅比較著名的就是顫動用筆,顫動用筆在他的書法中是標志性用筆,其實在唐代的褚遂良書法中已經有了顫筆,比如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就是微微波折的顫筆,我想黃庭堅應借鑒了褚遂良的用筆。對于顫筆法(包括漲墨法)這些特殊用筆法,有機會我可以專門剖析一下,顫筆法如果用得多了,就會造成手底的浮滑,就是俗稱的“寫油了”,很難再書寫正字,這是需要注意的。
黃庭堅書法的優點是大膽、放逸、舒展,但寫不好又會出現反效果,出現粗俗、怪誕的結局,以我個人做例子,讀黃庭堅的字帖可以讀兩到四分鐘,之后就沒有可研讀的了,因為它的內涵會一下被看透,但讀王羲之的字帖會不知不覺讀到十五分鐘,王羲之書法很像林黛玉,讓人有興趣仔細追探,而黃庭堅書法很像王熙鳳,可挖掘的內涵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