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故事的故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41歲后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以其母閻氏曾為英宗高皇后接生過,他憑著這種“藩邸舊恩”步入仕途,得補(bǔ)浛光尉、臨桂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崇寧元年(1102),徽宗詔立書畫院,召米芾為書畫學(xué)博士,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米襄陽”。米芾家藏晉代以來的古帖很多,自名其居為“寶晉齋”。米芾還是一個詼諧灑脫、不受世俗禮法約束的人,傳說他冠服效唐人,好潔成癖,不與人同巾器,拜石稱兄,故人稱“米顛”“米癡”。米芾書畫俱絕,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作山水樹木簡略,煙云掩映,世稱“米家云山”

關(guān)于米芾詼諧倜儻的文人性格,還有三個故事可以說明。
一是米芾跪請徽宗賜硯。宋代何薳《春渚紀(jì)聞》載:米芾特別喜愛硯臺,他在擔(dān)任書學(xué)博士期間有機(jī)會與宋徽宗接觸,欣賞到宋徽宗收藏的各種硯臺。有一天,宋徽宗與蔡京在御花園艮岳談?wù)摃?,又召喚米芾到達(dá),命米芾書寫一幅大屏條(即大條幅),為了調(diào)動米芾的書法創(chuàng)作激情,宋微宗指著御案上的端硯,叫米芾用這方珍貴的硯臺揚(yáng)墨揮毫。米芾興奮無比,筆走龍蛇,一氣呵成。書寫完畢,米芾特別想得到這方端硯,于是出人意外地捧著端硯下跪請求說:“皇上,這方硯臺經(jīng)過我的沾染,弄臟了,不能再把它送回到皇上的書房里,請皇上賜給微臣吧。”宋徽宗哈哈大笑,就把這方珍貴的端硯賞賜給米芾了。米芾手舞足蹈地道謝,隨即抱著端硯急速退了出去。端硯中剩下的墨汁沾污了米芾的衣服,米芾臉上卻露出了非常得意的神情。米芾離開后,宋徽宗對蔡京說:“米芾被人們稱為‘米顛’,果然名不虛傳啊!”蔡京趁機(jī)進(jìn)言說:芾人品確實高雅,真是大臣們所說的“當(dāng)今朝中不能沒有一個米芾,但又不能有兩個以上的米芾’呀。”蔡京的言外之意是,像米芾這樣性格癲狂的文人可以給皇上取樂,但如果這樣的文人多了,皇上的威嚴(yán)就會受到影響了。
二是米芾抱硯山而眠。米芾愛收藏古硯,到了如癡如“米醉的程度。明代毛晉《海岳志林》載:僧人孜周有一塊端州產(chǎn)的石頭 【廣東的書法家www.shufaai.com】,即端硯石。這塊端硯石形狀像一座高高聳立的山巒,石頭底部就像山腳下的曲折溪流,可以蓄水磨墨,所以又稱為“硯山”。米芾得到后,興奮難抑,抱著這塊硯山石睡了三天,并叮囑大文豪蘇軾為硯山石寫幾句銘文,以作紀(jì)念。
三是米芾居陋室把玩書畫。宋蔡肇《故宋禮部員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銘》載:米芾家里原來很有錢,做官以后,他把財產(chǎn)全部分給同族的人。后來生活日漸貧困,他也不因此而后悔。他酷愛古字畫,只要碰到名帖、名畫,必定要盡力買到手才罷休。蔡肇曾經(jīng)在京城與米芾相遇,見米芾租住一間破屋里,客人來了就烹茶吃,并拿出各種珍貴的書畫作品,與客人一起把玩,在悠閑自得的吟賞中度過一整天。米芾把精神寄托在藝術(shù)世界里,所以他對物質(zhì)生活并不講究,能因陋就簡,隨遇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