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為什么能成為中唐文壇的代表?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超熱門”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憑什么韓愈能當上八大家之首?
按說,韓愈一生應(yīng)當衣食無憂,可惜,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在韓愈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韓愈只得跟著兄長。沒想到,兄長又在韓愈9歲的時候病逝。從此,他跟隨寡嫂避居江南宣州。
自貞元三年起,韓愈前前后后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最終都失敗了。如果你以為是韓愈才華不夠,那就大錯特錯了。
韓愈屢屢不中的原因在于,當時的社會流行駢體文,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過分追求形式上的奢靡文風(fēng)。
而韓愈主張學(xué)習(xí)古文,文風(fēng)要古樸,要有獨創(chuàng)性,跟駢體文相比,算是十分小眾。
韓愈在第四次考試的時候,還是寫了古文,幸虧遇到了主考官陸贄,他愛才識才,終結(jié)了韓愈考進士之路,此時的韓愈已經(jīng)24歲了。貞元十二年,韓愈做了觀察推官,雖然官小,但總算是穩(wěn)定了。
其實,放在一般人身上,為了達到目的,經(jīng)歷多次失敗后,總會放棄一些原則,然后告訴別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
可韓愈不同,他始終堅持著,并且一直為古文努力著,成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
認死理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將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迎入宮,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都轟動了,不少王公士民都前去瞻札施舍。
鑒于此,韓愈寫下《論佛骨表》: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nèi)找皇?,止于菜果,其后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從韓愈死磕古文就可以看出,他對工作會用什么態(tài)度。
韓愈36歲那年,成為監(jiān)察御史,恰逢關(guān)中遭受嚴重旱災(zāi)。然而京兆尹李實為邀功,不僅欺上,還暴斂老百姓的錢財,讓本就難以度日的老百姓雪上加霜。
為了弄清楚災(zāi)情的嚴重程度,韓愈親自去查看,只見四處都是要飯的饑民。
痛心疾首之下,韓愈寫下《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
今瑞雪頻降,來年必豐,急之則得少而人傷,緩之則事存而利遠。伏乞特敕京兆府,應(yīng)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內(nèi),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來年蠶麥,庶得少有存立。
一狀紙沒扳倒京兆尹李實,反而讓自己栽了一個大跟頭,韓愈被貶謫到連州陽山。
試想一下,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你身上,很大程度上,肯定認慫?。〉n愈并沒有吸取這次“教訓(xùn)”,得罪權(quán)臣算什么,皇帝老子我也敢得罪。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將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迎入宮,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都轟動了,不少王公士民都前去瞻札施舍。
鑒于此,韓愈寫下《論佛骨表》: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nèi)找皇?,止于菜果,其后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唐憲宗一看,氣炸了,又把他貶到廣東潮州做刺史。這一年,韓愈已經(jīng)51歲了。
從死磕古文到認死理于工作,韓愈的堅持,讓小眾化的古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形成了集體性的斗爭浪潮,也難怪韓愈會收獲眾多迷弟。
韓愈是唐朝最剛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