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麻紙制作技藝

01歷史淵源
在西和縣西高山鎮劉河村,代代相傳著一種以構樹皮為原料,純手工制作,工藝流程綠色環保的造紙技術,這種傳統的造紙工藝在西和縣傳承已有千年之久。古法制作的西和麻紙紙色古樸,適宜書札書寫和書畫裝裱,故有“千年壽紙”之美譽。
尤其近年來眾多傾向仿古創作的書畫家非常喜愛使用西和麻紙創作,運用西和麻紙創作的仿古書畫作品效果是其他宣紙無法媲美的,因此也廣泛譽為“西和宣紙”。
西和麻紙的制作以家庭作坊生產形式為主,產量不高,且其主要生產原料產自本地特產構樹皮,工藝以家傳形式保守相傳,概不外傳。
西和麻紙為純手工制作,要經過泡、蒸、踩、砸、切、抄等72道工序,這第一道工序就是將構樹枝干砍下,剝皮后浸泡,就成了麻紙的最初原料。
接下來要放在坑中用石灰水浸泡,再放到鍋中蒸煮。蒸好的原料在小河中清洗干凈方可錘打切漿,一起一落敲擊之下,原料就變得細而綿軟。
錘上一陣,待合適后就需要切。接著再入池撈紙,“撈”出來的大迭濕紙,要用木板和大石塊持續壓十個小時以上擠干水分,接下來,便是揭濕紙,再一張一張地往墻壁上曬濕紙。等紙張完全干燥,然后裁剪、打捆就可以作為成品紙張。
抄紙是紙漿變成紙張的重要一步,紙張的薄厚以及是否均勻,極其考驗匠人手藝。傳統用來抄紙的工具是竹簾,這樣抄出來的紙張較小,近些年應市場需求,改造出了這樣大的抄紙工具。
抄好的紙疊放在一起軋出水分,等待最后一個步驟,晾干。經時間、日光及手工藝人的耐心打磨而成的西和麻紙,自然泛黃,古樸粗獷,仿佛從遠古而來,是眾多書畫大家的心頭愛。
03傳承保護
一張麻紙從構樹皮到成品紙,每一個分子的破繭重組,每一道工序的超越進取,都深藏著西和造紙人的聰慧勤勉,都表達著西和造紙人對中華文明的敬畏與傳承。
在那些漫長無比的歲月里,西和麻紙伴隨著先民們一次次渡過難關。
2021年6月,西和縣的麻紙制作技藝(西和麻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