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時間:2023-08-21 07:29:37
東漢以前,硯被稱作“研”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文房四寶”以硯為冠,論及名品硯臺,總離不開“端、歙、洮、澄”。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其中尤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一方歙硯的制作要經過選料、設計、雕刻、打磨、上光養護、包裝等工序,其中以雕刻為制作中心。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一般以浮雕淺刻為主,不采用立體的鏤空雕,但由于受到磚雕的影響,有時也會出現深刀雕刻。歙硯的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和全面,山水、樓臺、亭閣、樹木無所不取,人物、走獸、禽鳥、蟲魚無所不包。
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綠色,但不翠綠,多為淡綠泛藍,暈點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質溫潤如玉,叩之卻無脆聲,渾樸而無火氣。澀不損毫,滑不拒墨﹔發墨迅疾,久蓄不涸。總之,無論觀賞,抑或實用,均屬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識為中國名硯之一,名列端、歙硯之后。
澄泥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不損毫不耗墨,能與石硯媲美。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澄泥硯造型樸實無華、山東的魯概硯都屬于澄泥硯的一種。
澄泥硯始于晚晉唐初之山西絳州,是人工手作之陶類硯,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磚漢瓦,經無數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堅實過于石,不涸水不傷毫。色多作鱔魚黃、蝦頭紅、朱沙紅、綠豆青等。真正澄泥硯制法因古人不輕易傳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來制成之作品多不屬佳品了。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