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書法
時間:2023-01-12 09:22:31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

作為康有為的入室弟子,他不僅在繪畫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書法上也頗有建樹,成績卓然。徐悲鴻的書法從它的理念來源、審美內涵,精神取向,價值意義等多方面分析,對于我們今天的書家都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徐悲鴻先生對于書法藝術一向極為重視,他談書法不同一般迂闊之論,他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地將書法比作“音樂”之美、“金石”之聲。真名家之語總是言簡意賅,只言片語便能點到事情的本質。徐悲鴻先生在《〈積玉橋字〉跋》中開篇即言:“天下有簡單事,而為愚人制成復雜,愈遠愈失去益遠者,中國書法其一端已。”他的這句話就是具有這樣的作用。在該文末尾,悲鴻先生還有一語也非常好,“古人并無‘筆’,更無今日之所謂‘法’”。不拘于法乃為至法,這句話很多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可在書法實踐中能悟出個中玄機的恐不多見。但愿悲鴻先生短短的幾句話,能對當代書法愛好者乃至書法家們產生積極的指導意義。
談到徐悲鴻的書法藝術,當代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傳席認為,徐書為近代第一。這也反映了徐悲鴻書法在當代很有研究的價值意義。陳認為其書有“篆籀氣,很高古”。徐先生在欣賞商周甲骨、鐘鼎文字與漢魏碑志、造像字體的同時,還重視學習唐宋墨跡、閣帖及明人草書。他尤其喜歡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的行、草書。常稱贊說“倪元璐字格調最高”,“王鐸草書是懷素后第一人”。
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書家畫家都汲汲于拜師投門,而完全失去了藝術家本該有的獨立的思想,踵人履轍,不以為恥。更有投得一門永不思出者,這是一個藝術失去獨立人格的體現。徐悲鴻在年輕的時候拜在康有為的門下,按理他的身上應該明顯留下康有為的碑風痕跡,可我們檢閱徐書,好像完全沒有。這就是徐悲鴻,一個善于獨立思考,意從己出的大師作風,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徐悲鴻的人格精神意義的價值所在!

作為康有為的入室弟子,他不僅在繪畫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書法上也頗有建樹,成績卓然。徐悲鴻的書法從它的理念來源、審美內涵,精神取向,價值意義等多方面分析,對于我們今天的書家都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徐悲鴻先生對于書法藝術一向極為重視,他談書法不同一般迂闊之論,他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地將書法比作“音樂”之美、“金石”之聲。真名家之語總是言簡意賅,只言片語便能點到事情的本質。徐悲鴻先生在《〈積玉橋字〉跋》中開篇即言:“天下有簡單事,而為愚人制成復雜,愈遠愈失去益遠者,中國書法其一端已。”他的這句話就是具有這樣的作用。在該文末尾,悲鴻先生還有一語也非常好,“古人并無‘筆’,更無今日之所謂‘法’”。不拘于法乃為至法,這句話很多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可在書法實踐中能悟出個中玄機的恐不多見。但愿悲鴻先生短短的幾句話,能對當代書法愛好者乃至書法家們產生積極的指導意義。
談到徐悲鴻的書法藝術,當代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傳席認為,徐書為近代第一。這也反映了徐悲鴻書法在當代很有研究的價值意義。陳認為其書有“篆籀氣,很高古”。徐先生在欣賞商周甲骨、鐘鼎文字與漢魏碑志、造像字體的同時,還重視學習唐宋墨跡、閣帖及明人草書。他尤其喜歡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的行、草書。常稱贊說“倪元璐字格調最高”,“王鐸草書是懷素后第一人”。
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書家畫家都汲汲于拜師投門,而完全失去了藝術家本該有的獨立的思想,踵人履轍,不以為恥。更有投得一門永不思出者,這是一個藝術失去獨立人格的體現。徐悲鴻在年輕的時候拜在康有為的門下,按理他的身上應該明顯留下康有為的碑風痕跡,可我們檢閱徐書,好像完全沒有。這就是徐悲鴻,一個善于獨立思考,意從己出的大師作風,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徐悲鴻的人格精神意義的價值所在!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