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草《赤壁賦》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后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這一本文征明所寫的蘇軾《赤壁賦》,末尾連署名殘失十九字。幸在清代陳焯《湘管齋寓賞編》卷三有這樣一段記錄:“頃于姚江楊君緒思家見待詔行書此賦,跋云:“嘉靖戊午冬十一月廿日,夜寒不寐,篝燈漫書。紙墨欠佳,筆尤不精,殊不成字。聊遣一時之興耳,觀者其毋哂焉。征明年八十九。”為最晚年書,而絕無衰颯之狀,可寶也。壬寅秋九月附記。”
據題記年月,是文征明八十九歲時所書,距他逝世只有四個月。雖然他自己以為“筆尤不精,殊不成字”其實比之現在所見其他各種印本的《赤壁賦》,(一本,嘉靖二十一年壬寅七月十日作,點石齋??;一本,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七月作,有正書局?。灰槐?,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二月既望作,原故宮印本,藝苑真賞社復??;一本,嘉靖三十年辛亥四月十六作,日本博文堂印本)都為精到。“瀟灑流落,翰逸神飛”可謂已至“人書俱老”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