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張治書法
時間:2023-04-19 16:33:44
明代張治書法
張治(1488-1550),字文邦,號龍湖,湖廣茶陵人,正德十五年(1520)進士,歷官吏部侍郎、翰林學士掌院事、南京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有《龍湖文集》。


張治跋顏真卿爭坐位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顏魯公書以爭坐位及祭姪文二帖為極則。蓋其生平楷書猶用意莊重。而此二帖俱系藳草。當其執筆時中懷奮發意氣激昂。故縱橫振宕飛動揮霍。忠義之性溢露楮墨間。非后人所能摹仿。祭姪文真跡后有元鮮于伯幾二跋。余曾在武林巖氏見之。而此帖先在沔陽童漢臣處。前后有緝熙殿寶。岐縫有賈似道印。蓋宋徽宗御府物而后歸于賈相者。人或疑為米南宮所臨。然筆灋與祭姪文鋒芒機構大致相同。故漢臣獨謂為魯公真跡洵具眼也。要之魯公真跡固為希代之珍。即系南宮臨本亦推名世之寶。雖紙色頗黑暗。字間有漫滅。亦何足損連城萬一哉。嘉靖丁亥春三月上巳日。茶陵龍湖居士張治識。
張治(1488-1550),字文邦,號龍湖,湖廣茶陵人,正德十五年(1520)進士,歷官吏部侍郎、翰林學士掌院事、南京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有《龍湖文集》。


張治跋顏真卿爭坐位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顏魯公書以爭坐位及祭姪文二帖為極則。蓋其生平楷書猶用意莊重。而此二帖俱系藳草。當其執筆時中懷奮發意氣激昂。故縱橫振宕飛動揮霍。忠義之性溢露楮墨間。非后人所能摹仿。祭姪文真跡后有元鮮于伯幾二跋。余曾在武林巖氏見之。而此帖先在沔陽童漢臣處。前后有緝熙殿寶。岐縫有賈似道印。蓋宋徽宗御府物而后歸于賈相者。人或疑為米南宮所臨。然筆灋與祭姪文鋒芒機構大致相同。故漢臣獨謂為魯公真跡洵具眼也。要之魯公真跡固為希代之珍。即系南宮臨本亦推名世之寶。雖紙色頗黑暗。字間有漫滅。亦何足損連城萬一哉。嘉靖丁亥春三月上巳日。茶陵龍湖居士張治識。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