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臨圣教序》
時間:2023-03-01 07:41:24
趙孟頫書法《臨圣教序》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

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侍訍塾璋瘟Π诉_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鐘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

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侍訍塾璋瘟Π诉_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