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行楷《千字文》
時間:2023-02-19 08:52:55
黃庭堅行楷《千字文》
黃庭堅
雞毫筆
雞毛筆:毛筆的一種。亦名"雞毫"。一般取公雞胸前之毛為之,用公雞頸部的長毛去梗拔下細嫩的短毛用來做小楷等頭的披毛,性極軟。晉王羲之《筆經》:"嶺外少兔,以雞毛作筆,亦妙。"這種雞毛筆是不可能有尖齊、圓健"四德"的。蔡邕云:"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其優點是易于腴和多態,但不易掌握。只造宜寫狂草、大草書體。筆鋒一著墨,像一個吸足墨水的棉花球,筆軟如棉團,具有濡墨快,行筆容易的特點。用雞毫筆寫字筆勢奇宕,字跡豐滿,但掌握不好字跡臃腫象"墨豬"。因此沒有深厚的書寫功力和經驗是很難使用。
黃庭堅雞毛筆書行楷《千字文》(傳),紙本,縱23.4厘米,橫980.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晚年仕途每況愈下,生活艱難困苦。他在《山谷題跋》中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窘境:“崇寧二年十一月,余謫處宜州半歲矣。官司謂余不當居關城中……設臥榻,焚香而坐,與西鄰屠牛之機相直。為資深書此卷,實用三錢買雞毛筆書。”
(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最新內容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